据IPO早知道消息,即将赴港上市的香港生物医药企业——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拟以每股7.6港元至9.6港元发行1.82亿股股份,最高筹资金额达到2.23亿美元,由中金公司和东方证劵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此次上市,中国抗体制药发售架构为全球发售90%以及香港公开发售10%,昨日已启动全球路演,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于今日至11月5日进行,预计将于11月5日完成定价,11月12日正式挂牌上市。

  已经进入了路演阶段的中国抗体,获得了云南白药以及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的基石投资,分别以5000万美金和1000万美金参与了中国抗体的认购,禁售期为6个月。

  这也是云南白药首次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创新药企业。而高特佳集团则在生物医药行业早有布局,在2017年完成了对复宏汉霖的1.9亿美金B轮融资的领投后,在其9月赴港上市时再一次以锚定投资人的身份追加投资。

  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抗体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针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抗体等生物制剂的香港生物医药企业,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香港生物科技院院长、港交所生物科技咨询小组顾问梁瑞安博士于2001年在香港创立,主要研制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生物药,专注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哮喘等在内的免疫疾病的治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拥有成熟全产业链平台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其研发中心位处香港,生产基地在海口和苏州,其中苏州生产基地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底前完成。

  中国抗体启动上市路演:募资2.23亿美元,11月12日于港交所挂牌

  目前中国抗体产品管线有6种在研药物,专注于免疫疾病领域,覆盖约10种适应症。其中进展最快的为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 CD22单抗药物SM03,已处入临床三期,是目前全球首款及唯一一款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阶段抗CD22单克隆抗体药物,该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受试患者的招募。此外,SM03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临床一期,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处于临床二期。

  其他产品中,SN1011是第三代BTK抑制剂,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天疱疮,目前在澳洲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而致力于哮喘以及罕见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SM17正处于新药研究阶段,拟于2021年第一季度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从研发进程来看,最接近商业化的为其核心产品CD22单抗药物SM03,而其余大部分药物仍在研发及临床试验阶段。该公司也在招股书中指出,未来会迅速推进旗舰产品SM03走向商业化,在2020年打造一支由约100名雇员组成的商业化团队。

  此次募集资金的50%将用于研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 SM03,对管线中其他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生产、备案等,推进研发项目、拓展研发团队以及开发未在管线中的新候选药物和多元化产品组合。另外的40%将用于建设苏州生产基地,其主要用作核心产品 SM03 的商业化规模生产。

  中国抗体启动上市路演:募资2.23亿美元,11月12日于港交所挂牌

  财务数据来看,作为又一家未盈利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国抗体2018年以及2019年前四个月分别亏损8361万元和2840万元。其中研发成本支出为亏损主要原因,2018年及2019年前四个月研发费用达到4728万和2021万元。

  从行业规模来看,中国生物制剂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球市场规模的在2018年达到1137亿美金,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1913亿美金。但在中国市场由于诊断率低并且缺少有效治疗方案,2018年市场规模仅仅达到134亿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国生物药市场供应不足。

  但随着生物药取代NCE成为主要治疗方案,疾病诊断率和药物需求增长以及在政府政策的带领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国生物药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预计将以34.5%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在2030年达到878亿元。

  尽管市场前景十分不错,但在目前中国市场,将单抗纳入医保的范围仍然有限,进行商业化保险覆盖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而基于目前单抗市场竞争激烈,头部梯队以及国内外药企也均有此类领域产品正在研发。因此,除了疗效外,中国抗体核心产品的上市时间、定价以及商业化营销推广也至关重要。当然就成功上市而言,中国抗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