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来说,朗读这件事不是照书宣读,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孩子们朗读课文。比如孩子在家进行预习的时候,可以一边播着轻音乐、一边朗读,试着代入课文,有了背景音乐的渲染,孩子就能把课文读的优美读的更加准确了。

最近,一档综艺节目正在网络平台热播,不止有神仙选手,还有那些让人倍感逗趣的小白参加,有一位选手的首秀比较特别,为什么特别呢?因为她带来的是诗朗诵......

这一操作更是遭到不少网友调侃。

“真是开创了女团新担当——reader”

“我还以为来到了《朗读者》”

“感觉下一秒董卿就要登场了”

......

而另一位选手公演中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完全找不到调的“朗读”更是让网友炸开了锅,一时间掀起模仿热潮,人人争当“朗读者”。

说到朗读,就不得不提到孩子们的朗读课文,有的不敢大声朗读,而有的虽然很努力的在读好,但因为“用力过猛”导致场面过于滑稽。这不就有网友做了个合集,盘点那些“用力过猛”的“朗读者们”。

朗读除了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更重要的是体会情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调,有没有起伏?哪里该停顿?哪里该投入饱满的感情?哪句话需要轻声读等等。那些晨读后把嗓子都喊哑了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读对了。

想要做到正确朗读应该这样练习:

1.模仿老师读

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来说,朗读这件事不是照书宣读,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孩子们朗读课文。哪一句轻声读,哪一句重音,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代入情感和体会的感情,都会在老师带读中体现出来。

模仿老师读是快速练习的最佳办法,但是这样对老师的朗读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孩子们也可以自己试着找一找老师读和自己读有什么区别。找到了区别,孩子就能够轻而易举抓住重点,模仿朗读了。

2.情景式朗读

情景式朗读属于比较创新的教学模式,遇到对话类的课文,孩子们可以和朋友分成角色,通过理解角色,感受角色,从而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角色朗读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读课文的兴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还有一种情景式朗读,适合那些不会代入情感,只会照着念课文的孩子,那就是在朗读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比如孩子在家进行预习的时候,可以一边播着轻音乐、一边朗读,试着代入课文,有了背景音乐的渲染,孩子就能把课文读的优美读的更加准确了。配乐式情景朗读法,试用于很多古诗的朗读。既加强了记忆,又让孩子理解诗人创作古诗时的技巧。

3.做好标记朗读

很多认真负责的家长在收到老师布置的朗读课文的作业后,都会进行监督配合,让孩子朗读课文,但是大部分家长就是让孩子念完课文就签字了,孩子读的怎么样完全不知道。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朗读好不好呢?

首先,朗读课文,就是要读通读顺,不读错字,不漏读,不改字;

其次,评判一篇课文朗读的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孩子有没有理解句子段落的感情;

最后,孩子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手里攥着笔,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不会读的字、读错的句子、拗口的句子都可以成为标记的地方;再比如哪里需要读重音、哪里是读轻音、哪里需要加快语速、哪里需要活泼的语气……通过标记,孩子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能很快就把握好轻重缓急,家长在督促孩子朗读课文的时候,也能知道孩子到底读的好不好了。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旋律,能够通过朗读让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语言表达基础。

而朗读课文是需要不断锤炼的,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孩子们多听多模仿多练习,掌握好语言的韵律,用声音呈现课文的美。这样循序渐进才能找到朗读课文的诀窍,做到真正的有感情朗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