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給小孩把尿這種事情一定都很熟悉,即便是這個人沒有任何生育經驗。因爲給小孩把尿在中國存在的時間可能已經超過了幾千年,影響無處不在。至今,大部分擁有新生兒的家庭仍沿襲着這一傳統。

在許多父母的眼裏,給嬰兒把尿都是一種既節省精力時間,又可以省去一部分經濟花銷的好辦法。首先,給嬰兒把尿可以減少因爲經常尿溼,而需要給嬰兒換尿布的次數,節省洗尿布花的時間,節省紙尿褲,並節省一筆不小的開銷。從大的方面來看,也節省了資源。其次,可以防止一些特殊情況下尿布漏液、漏糞,弄髒大人小孩穿的衣服,避免尷尬。然後,如果能夠把握規律,定時的給嬰兒把尿,使嬰兒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可以讓父母不必整天爲孩子會尿溼而擔心了,減輕父母的心理負擔。最後,可以防止嬰兒因爲尿溼而產生的尿布疹,並使父母和孩子在把尿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加強親子關係。

但隨着國外育兒觀念的傳入,人們逐漸意識到了,這一做法的某些弊端。理論上認爲,嬰兒身體的括約肌發育不成熟,並不能像成人那樣自主控制排便,如果強行給嬰兒把尿,結果可能會導致嬰兒身體受損,導致諸如肛脫、痔瘡等,並影響嬰兒髖關節、頸椎發育。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顯示中國人容易得痔瘡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小時候被把尿造成的。如果頻繁把尿,還容易導致嬰兒尿頻,定點給嬰兒把尿,會使嬰兒形成後天的條件反射,只有感覺到父母的把尿的動作才能尿的出來,導致習慣性憋尿。另外夜間把尿還容易影響孩子的休息。

同時,給孩子把尿還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因爲把尿這個動作對孩子來說並不舒服,很多時候其做出打挺或哭鬧動作,就是在傳達自己的不滿,如果忽視這些,強迫他們排尿,很可能對他們的心理造成陰影。

另外,一些人也認爲給孩子把尿也不一定就會節省時間,還不如直接用紙尿褲來的方便。(這個當然是個人有個人的經驗,很難說清)

也許是因爲這些,不少人現在都把給孩子把尿和開襠褲一樣,列爲國人育兒陋習,動輒以“絕對不”來形容。小編以爲這種說法有時也太過絕對,因爲回想起來,開襠褲也不是沒有一點優點,況且經常使用紙尿褲,也不見得就不會有副作用,所以也不能就這麼一棒子打死。嬰兒的括約肌一般在2歲左右,發育到有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因此嬰兒在一歲之前一定不要帶有目的的給嬰兒把尿,可以在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再給嬰兒把尿,如果方法正確,適當引導,還能夠及早幫助嬰兒養成自主排便的習慣,爲父母減少麻煩。

當然,人世無常,誰也不能保證,每次身邊都能帶足紙尿褲,偶爾也需要把尿,這時如果能儘量減輕嬰兒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如,把嬰兒的身體靠近自己的腹部,用自己的身體承擔嬰兒的重量,而不是讓嬰兒身體懸空,一邊做出類似“噓噓”的可以暗示嬰兒排尿的的聲音,積極引導,也可以幫助嬰兒順利排尿,避免給嬰兒身心造成傷害。千萬記住,無論何時都不能因爲嬰兒不聽話或者失誤,而太過苛責,否則真會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