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險資因爲資產規模大、厭惡風險,追求長期持續穩健的回報,所以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偏愛業績確定、股息率高、分紅穩定的大盤藍籌股,其中銀行股最符合險資的選股標準。目前險資持有市值最大的銀行股是平安銀行,其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和中國平安人壽合計持有1849.8億元。

外匯天眼APP訊 : 作爲投資市場上的“神槍手”,保險資金的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4月8日,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險資合計持有82只股票,股票市值達1.3萬億元。其中,險資持有8只銀行股的市值在各行業佔比最高,持股數量338.4億股,市值達3873.7億元,佔比34.3%。

10只銀行股的股息率超5%

從披露的年報中可以看出,銀行股仍是險資持股中的最愛。持倉規模前十的個股中,來自銀行板塊的個股佔5只。

目前險資持有市值最大的銀行股是平安銀行,其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和中國平安人壽合計持有1849.8億元。招商銀行居次,和諧健康保險和大家人壽保險,兩家保險公司分別持有473.1億元,合計946.2億元。此外險資持有民生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市值分別爲550.7億元、260.4億元、188.0億元。

中國銀行本次雖未排入前十,但險資持股數量也不少,中國人壽持有其13.3億股,合計市值爲49億元。

剛剛上市不久的郵儲銀行和浙商銀行也成爲險資的“座上賓”。郵儲銀行吸引了5家保險公司的關注,分別是華夏人壽、大家人壽、前海人壽、信泰人壽和君康人壽,合計持股4.94億股,市值約29億元。浙商銀行則是吸引到了中國人壽,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中國人壽持有浙商銀行1200萬股,市值5736.96萬元,位列第三大流通股東。

銀行股一直是保險資金最青睞的投資標的,最主要原因是銀行經營穩健,能帶來長期穩定的分紅收益。目前銀行股估值偏低,36家上市銀行中有28家破淨,平均PB只有0.75倍,目前維持在市淨率之上的銀行股均來自城商行、農商行板塊。

由於分紅較高,股價較低,銀行的股息率明顯走高。其中浙商銀行較爲突出。根據其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現金紅利2.4元,浙商銀行最新的收盤價爲4.06元,股息率達5.9%。

此外,民生銀行2019年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3.70元(含稅),按照其收盤價5.78元,股息率是6.48%。交通銀行的股息率也達到6.05%。

有10只銀行股的股息率超過了5%,超過4%的則達到18只,佔半壁江山,秒殺一衆銀行理財產品。

險資加大權益市場佈局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險資因爲資產規模大、厭惡風險,追求長期持續穩健的回報,所以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偏愛業績確定、股息率高、分紅穩定的大盤藍籌股,其中銀行股最符合險資的選股標準。當前銀行股估值低位,每年股息率可觀。以中國銀行爲例,當前動態PE爲5.51,PB爲0.63,分紅率5.4%,與險資的風險偏好匹配。

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在今年3月末舉行的2019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金融類的銀行、保險股,雖然短期有投資風險,但有長期投資價值,特別是在利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比較有抗風險能力。一方面,可以作爲債券替代品;另一方面,一些中資銀行股息率在6%以上,市淨率僅爲0.4倍、0.5倍,非常有投資價值。

除了銀行打底之外,科技類的成長股也是險資重點關注的對象。如上海人壽保險去年四季度新進了開發、製造、銷售紅外傳感器、可見光傳感器等光電傳感器的上市公司森霸傳感;中國人壽新進了潔美科技,合計買入183.3萬股;華夏保險新買入了科士達等。

2019年由於A股結構性行情突出,上市險企不約而同提高了權益投資的佔比,且權益類投資收益率同比正向增長。其中,中國人壽2019年的總投資收益人民幣 1690.43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7.7%,淨投資收益1491.09億元,同比增長12.1%;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達到了創紀錄的1912億元,同比增加113.7%。

3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發佈會上透露,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達到2萬億元左右,佔到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0.8%,下一步,將允許對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在 2019 年度業績會上坦言:“相比債券的價格水平,股票的相對吸引力更大。從策略上來看,仍然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逆週期操作、集中持股,偏好高分紅、低估值大盤股。”

即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險資也沒有減緩增持的步伐,繼續在市場上“買買買”。今年一季度,上市險企已經累計舉牌9家上市公司,耗資約27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