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難忘40年》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全媒體報道

今日推出第27集

築 夢

講述嘉賓:尹建平

曾任揚州市公路建設處書記、公路管理處處長、市交通局副局長、黨委書記、市鐵路辦主任等職。

點擊下圖觀看視頻

“採訪我?等等啊,我在新疆自駕旅遊呢!”電話那頭的尹建平聲音爽朗。如今已經退休的他,時不時就和老友相約旅遊,等見到他時,已是半月之後。

“現在有空了,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出去了纔會覺得,家鄉是最好的。”尹建平笑着說,一回到揚州,行車在路上,他就如數家珍,“這些路啊橋啊,就像是自己看着長大的孩子,有很多很多回憶。”

今年63歲的尹建平,紮根交通近40年。他是揚州交通建設的參與者,交通發展的見證者。回顧他的40年,也正是揚州交通鉅變的40年。

從無到有

他是揚州交通鉅變的參與者

京杭大運河畔,老淮江公路兩側秋意濃濃,這條如今驢友口中著名的騎行路線,在過去,可是揚州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

“這一條路,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揚州發展的一個縮影。”說起過去的往事,尹建平打開了話匣子,“我剛到交通部門工作的時候,還在這鬧過笑話呢。”

淮江公路始建於建國前,是揚州最早的公路之一,也是揚州北上寶應、淮安等地的必經路,但原先公路的等級不高。解放後,雖經多次改造,但一直是就着堤壩老路修修補補,彎多路險坡陡,通行條件極差。“那時候,揚州到寶應順利的話要三四個小時,遇到堵車有時候要六七個小時。”尹建平回憶,那時候他剛到交通部門工作不久,有一次在從寶應結束公務回揚州,晚上六點多出發,正好遇到一個雨天,因爲發生交通事故道路堵車,“一堵堵了十幾公里,夜裏三點多才到家,那時候也沒個手機報平安,家裏人以爲車子掉到大運河裏去了。”

隨着改革開放吹來的春風,揚州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修路要有錢啊,錢從哪來?”尹建平介紹,是改革開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通過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解決了建設資金的問題,“當時江都、高郵、寶應都設立了收費站,藉此將淮江公路改造成標準的二級路,兩邊種上了綠化,再往後逐步實施了安全保障工程,這條路終於有了‘大通道’的模樣了。”

先貸款修路,後收費還貸。通過這樣的政策方式,我市先後提升、修建了328國道、淮江公路、揚天公路、鹽金公路、漫水公路等一批國省幹線公路,市域內的交通水平大幅提升。隨後,上世紀90年代,高速公路進入歷史舞臺,江都廣陵高速公路以及與老淮江公路平行的京滬高速揚州段相繼開工建設。

“修建更高等級的高速公路,我們需要更大力度的思想解放。”尹建平介紹,當時揚州需要拿出4個多億的資本金,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那時候揚州市、縣市區面向社會認籌,然後通過收費來給予分紅,通過這個政策,路也修起來了,參與投資的人有了收益,實現了雙贏。”

伴隨着改革開放,揚州交通事業發展迅速,現在我市境內擁有超過2000公里的等級公路,“一環七射”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網已經形成。“你們看,新淮江公路已經升級成國道,老淮江‘退伍’成縣道,現在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不僅僅是有,還已經密佈成網。”尹建平欣慰地說,更讓他開心的是,揚州已經擁有機場、電氣化鐵路等各種方式齊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參與這一切的“從無到有”,是一個老交通人的驕傲。

從“一”到“十”

他是揚州夢圓高鐵的親歷者

2016年退休的尹建平,從2002年揚州建設寧啓鐵路直至退休,一直擔任市鐵路指揮部副指揮和揚州鐵路辦公室主任,不僅迎來了2004年4月18日寧啓鐵路通車、2015年5月15日寧啓鐵路動車通行等歷史時刻,更是參與了連淮揚鎮高速鐵路的爭取、立項、開工等一系列工作。

“揚州的鐵路,原本就是寧啓的一橫,現如今又有了連淮揚鎮的一豎。”尹建平說,他親歷了揚州鐵路從地圖上“一”到“十”的全過程。

2004年,寧啓鐵路正式開通,揚州告別了“地無寸鐵”的歷史。但揚州人心裏仍有一個期盼,那就是——過江。

時光追溯至2003年,今天的連淮揚鎮鐵路藍圖,起源於當時一個“淮揚鐵路”的設想。

“那時候,寧啓鐵路正在建設,我們和淮安一起,向省政府上報了《關於將鐵路淮揚線列入國家‘十五’規劃建設項目的請示》,這個項目從此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尹建平回憶, 2005年11月,《關於將鐵路淮安、揚州、鎮江線列入國家“十一五”建設規劃和揚州火車站增開線路的函》報至上海鐵路局,隨後沿線各市共同做工作,市委市政府領導等幾次前往原鐵道部進行爭取,最終該項目併入了國家規劃,“在2008年11月5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正式發佈,淮揚鎮鐵路納入該規劃,該項目終於具備了前期工作啓動的必要前提條件。”

“進入規劃之後,我們‘趁熱打鐵’,趕緊繼續前期工作。”尹建平告訴記者,之後揚州以及沿線各市在省鐵路辦等相關部門的帶領下,抓緊前提工作的推進,規劃發佈僅一個月,我市就多次去國家部委做爭取工作。

2008年12月,原鐵道部正式下達項目預可報告編制任務,2009年2月,中鐵上海院、大橋院完成了預可報告的編制。隨後,8月12日,原鐵道部在京召開會議,通過了淮揚鎮鐵路預可研究修改方案的行業審查。同年國慶節後,原鐵道部計劃司與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連淮鐵路併入淮揚鎮鐵路項目達成共識,以“連淮揚鎮鐵路”向國家發改委上報項目建議書。10月底,項目建議書在原鐵道部有關部門會簽結束,即將準備上報國家發改委。

一切似乎順風順水,但沒想到的是,接下來一波三折,意外挫折一個接一個。

“僅2011年6月到8月,我就去了五次北京。”北京,成了尹建平那段時間的“第二個家”,有時候爲了等一個會議他愣是在北京等了五天,“飛機、高鐵甚至是開車,當下怎麼最方便,我就怎麼去北京。”

然而,由於甬溫鐵路發生特大動車事故後國務院暫停新建鐵路的審批等一系列“意外”,讓這個項目無奈暫時擱置。

項目雖然暫時擱置,但在這期間,揚州聯合沿線城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項目前期工作一直在進行中。而正是有了充分的準備,把握住機會,終於連淮揚鎮鐵路於2013年8月21日獲得國家正式立項。

“揚州人,當然希望工程能在揚州舉行開工儀式了。”尹建平告訴記者,爲了爭取到“全線第一樁”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他和同事們再一次奔赴北京,“我到現在還記着,那是2014年9月28日,下着大雨,我們趕到南京南站去坐最近一班的高鐵,夜裏十二點纔到北京,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鐵路總公司。”

9月30日,連淮揚鎮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覆,這標誌着連淮揚鎮鐵路工程向開工建設邁出最重要一步。拿到批覆後,尹建平又多次往返設計院、上海鐵路局、中鐵總公司之間,爭取在揚州開工先導段。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揚州爭取到了全線最先動工。

歷史記下了這一刻:2014年12月28日,連淮揚鎮鐵路在揚州打下了第一樁。

“那天我是又激動又輕鬆。”尹建平回憶那一刻,依舊感慨萬千,“激動的是從2003年到2014年,11年啊,這事兒終於成了!而輕鬆的則是,心中的這塊石頭可算落地了。”

“我親歷的不僅僅是揚州交通的鉅變,更是改革開放以來揚州發生的鉅變。”他說,交通的快速發展背後,是揚州城市的不斷擴大、經濟實力的逐年增強和現代化程度的越來越高,“現在,我們又有了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快速路網中的其他道路也正在建設,暢想未來,揚州會越來越好!”

人物點評

不忘初心 築夢交通

從老淮江公路的升級改造,到一批國省幹線道路的升級完善,揚州交通發展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從京滬高速的貫通南北,到潤揚長江大橋、寧啓鐵路、揚州泰州機場的相繼落子,揚州交通發展迅猛,“一環七射”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網,拉開了現代化大交通格局。走進新時代,連淮揚鎮高鐵已經打樁鋪軌,恢宏雄壯的交通史詩又翻開了新的篇章。

四十年來,一批批像尹建平一樣的交通人,不忘初心,築夢交通,篳路籃縷,鑄就輝煌。回望歷史,我們要向他們的艱辛打拼和辛勤付出致謝;展望前路,我們也要向新一代的交通“築夢人”致敬。夢在前方,大路朝天。

以尹建平爲代表的揚州老一代交通人,既是交通事業的建設者,也是見證者、規劃者。從他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揚州交通人滾燙的報國愛鄉情懷。這種精神和情懷,是一代代交通建設者寫在大地上、鐫刻在路網上的美麗詩行。

記者:露莎

新媒體編輯:劉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與小編聯繫獲得授權)

正是因爲尹建平這些交通人的付出,揚州的交通才迎來鉅變!請爲所有交通人點

精彩推薦

央視曝光:這種菜有毒!正流向市場,揚州很多人常喫...…

重拳出擊!揚州對這7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綜合執法:多家未取得辦學許可證……

“你可以像鄧文迪一樣!”美媒曝出劉強東案更多細節,“他把我扔到牀上,他很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