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阿里最大的區別是,騰訊賺C端的錢,而阿里賺B端的錢。如今,遭到 “口誅筆伐”的騰訊看上了B端蛋糕。近日,馬化騰發表了《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擬集中公司力量發展“產業互聯網”,也就是做B端客戶。

  曾“八道金牌”被批遊戲沉迷影響青少年發育,被指《沒有夢想》只會做投資,騰訊股價在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回調,“沒有夢想”的騰訊是否沒有價值?也許並不一定。

  11月1日,騰訊控股在南京舉辦2018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開幕前一天,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了《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在往年,馬化騰也會發表類似的文章,今年則顯得不同尋常。該文不僅登上了搜索熱榜,更關鍵的是,涉及到騰訊控股這艘“航母編隊”可能正在調整航道。

  馬化騰表示:“我們認爲,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衆所周知,騰訊控股便是國內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最大贏家,諸多APP之中,微信獨佔鰲頭。從馬化騰的觀點可以看出,騰訊控股要將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產業互聯網之中。或許,這一次調整,將影響騰訊控股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前,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的排序很明顯,百度在當時是大哥,阿里巴巴和騰訊緊跟着百度身後。隨着張小龍團隊推出的微信異軍突起,騰訊控股也迎來一波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呈現出騰訊、阿里雙雄爭霸的態勢,百度則早被落下。

  然而在2018年,騰訊控股則受到重大沖擊,主營遊戲業務增長停滯,股價也接近腰斬。“窮則思變”,馬化騰的這篇文章似乎吹響了騰訊控股轉型的號角。

  有趣的是,騰訊控股股價也一改頹勢,連續兩個交易日回暖。10月31日,騰訊控股午後快速拉昇,全天上漲5.87%,11月1日,騰訊控股開盤再度大漲,午後稍稍回落,最終收報277.8港元,全天上漲4.04%。

  搞金融、搞汽車的騰訊?

  

  一直以來,騰訊控股都是一個服務C端用戶的公司,不管是早期的QQ,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不管是《英雄聯盟》還是《王者榮耀》;不管是騰訊視頻還是QQ音樂,騰訊控股旗下產品,絕大部分都是服務個人用戶。

  可是這一次,馬化騰突然宣佈,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以後要集中力量服務B端客戶。在2018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控股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也表示:騰訊決心集全公司之力,迎接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未來20年,騰訊的核心是聚焦構建“兩張網”——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成爲產業智能升級的“發動機”。

  聯想到多年以來脫虛就實的大風向,騰訊控股的做法,不失爲是一種“政治正確”。

  據悉,騰訊控股打算在智慧零售、醫療、教育、出行、製造、政務、金融七大領域,扮演數字化助手的角色。以出現行業爲例,目前,騰訊車聯已經與寶馬、廣汽、長安、一汽、吉利、東風等車企達成戰略合作,並落地了廣汽傳祺GS4、東風柳汽T5等多款量產車型。

  而在金融領域,除了既有的微衆銀行,微粒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近期騰訊還聯手高瓴資本,設立“高騰基金”,試圖進軍海外資管行業。

  

  與服務C端用戶不同,跟B端客戶打交道需要人脈和關係。騰訊控股,似乎也在構建自己的“朋友圈”。

  11月1日,騰訊控股宣佈將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合作,共同打造中國第一所產業互聯網商學院——騰訊雲啓商學院。該商學院的榮譽院長,正是馬化騰。而這種意見領袖式的玩法,與前不久辭職的鄉村教師馬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瞭解,馬化騰在針對騰訊遊戲沉迷之八道金牌社論後,曾蒞臨人民網參觀,雙方形成戰略合作。

  而在此後,有自媒體發佈《騰訊沒有夢想》,人民日報社論則罕見發文力挺騰訊,撰文《騰訊沒有夢想?創新就有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控股在社交領域一家獨霸,但是B端業務方面,可能將面臨重重挑戰。比如在AI領域,不僅面臨百度、阿里巴巴和小米的競爭,也有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新興企業挑戰。

  此外,在針對B端客戶的人才儲備上,騰訊控股似乎也沒有準備。阿里巴巴早在成立之初,就打造出一支“中供鐵軍”,面對中小商戶和製造業企業經驗豐富。事實上,針對B端客戶,需要有強有力的銷售人員和後續服務團隊,但這些,恰恰是騰訊控股所缺乏的。

  遊戲解困?

  騰訊控股此次擁抱產業互聯網,可能與遊戲業務受困有關。憑藉QQ、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強勢地位,騰訊控股扼住了遊戲發行的入口。只要是騰訊代理的遊戲,在騰訊社交平臺宣傳,利用騰訊的社交賬號登陸,便很容易火。因此,騰訊控股成了國內遊戲領域最大的代理商,並憑藉遊戲業務攫取了大量的利潤。

  騰訊控股在與遊戲領域同行的競爭中無往不利,不過,2018年騰訊控股卻遭遇了媒體的口誅筆伐和政策壁壘。

  

  2017年一季度,騰訊控股旗下手遊《王者榮耀》營收60億元,成爲全球最“吸金”的遊戲。不過,2017年7月,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相繼批評了這款遊戲導致大量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比如11歲小學生玩《王者榮耀》,3個月花光全家多年積蓄3萬多元等等。此後,圍繞這款遊戲的負面信息仍不時發酵。

  進入2018年,遊戲行業又遭遇政策限制。網絡遊戲的上線途徑大體是備案、拿到備案號、版署送審、審覈通過、上司務會、拿到版號。自3月份以來,國內遊資版號的備案和審批已停滯。

  早在2017年,騰訊控股就引起了當時大火的遊戲《絕地求生》,但是至今爲止,這款遊戲都沒有獲得版號。8月13日,被騰訊控股寄予厚望的遊戲《怪物獵人:世界》,上架不到5天就被舉報下架,原因是“遊戲內容未完全符合政策法規要求”。

  根據騰訊控股2017年年報顯示,網絡遊戲(不包括遊戲內虛擬道具收費)收入佔比高達41.17%。可以說“遊戲榮,則騰訊榮,遊戲衰,則騰訊衰”。根據騰訊控股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第二季度淨利潤178.67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

  不過,11月1日,人民日報主動發文,一定程度爲遊戲“平反”,稱沉迷是錯,但遊戲本身並無對錯,一定程度成爲了未來投資騰訊的風向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