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16年至2018年底,全球種子產業三大併購事件最後落下帷幕:即大家所熟知的陶氏與杜邦合併、中國化工兼併先正達、拜耳收購孟山都。德國製藥和農化巨頭拜耳公司以630億美元收購美國農業巨頭孟山都公司,這樁交易被認爲是全球農化行業最大最新的併購事件。

從2016年至2018年底,全球種子產業三大併購事件最後落下帷幕:即大家所熟知的陶氏與杜邦合併、中國化工兼併先正達、拜耳收購孟山都。這一系列併購整合涉及資金高達2000億美元。全球農化和種子產業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陶氏杜邦合併後拆分三家獨立公司

2015年12月,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和杜邦公司(DuPont)宣佈合併,定名爲“陶氏杜邦”, 2017年8月陶氏杜邦合併定型,總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一個新的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和種子公司正式誕生。

陶氏化學公司運行有150多年的歷史,杜邦種子公司運行有200多年的歷史。陶氏杜邦合併案揭示出美國企業衰落的真正原因:傳統產業已經到了企業發展瓶頸期,缺乏創新機制和上升空間,新的化合物篩選和品種培育時間變長、成本升高、企業運行舉步維艱。

陶氏和杜邦合併背後有三大邏輯:一是戰略。通過合併能夠使自己衝出混戰的競爭困局,增強實力,重點發展。二是轉型。兩家公司謀求持續增長的戰略驅動,將大大推動在重點領域轉型之路。三是規模。從經濟學角度審視,陶氏杜邦合併會帶來10億美元的協同增長效應。未來2-3年,兩家公司都將重新對業務板塊進行調整,其中一些分散的業務部門進行專業重組,有利於快速發展和擴大市場佔領份額。

2018年11月1日,陶氏杜邦宣佈將總公司拆分成三家行業領先的、獨立的上市公司,分別從事農業、特種產品和化學材料業務。1、材料科學公司(DOW), 總部設在美國密歇根州米德蘭市。2、特種產品公司(DuPont),總部設在美國特拉華州威明頓市,將成爲新的杜邦公司。3、農業公司(Corteva Agriscience),總部設在美國特拉華州威明頓市。陶氏杜邦表示,未來農業、材料科學和特種產品領域成爲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將憑藉以科學爲基礎的高效創新能力,引領各自所在行業的重點發展,滿足客戶需求,並助力應對全球性挑戰。

二、中國化工兼併先正達是一樁“蛇吞象”交易

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先正達(Syngenta)公司成立於2000年,有員工2.8萬,活躍在90個國家,其中10%在瑞士。先正達公司提供作物保護產品、種子產品及服務業務,包括殺真菌劑、除草劑和殺蟲劑。公司擁有蔬菜品種2500多個,每年新增品種150—200個。對瑞士的貢獻稅收和徵稅支付每年約2億瑞士法郎。

2017年8月31日,中國化工集團宣佈430億美元完成對先正達公司兼併的要約交割,中國化工/先正達邁入全球種業十強的第7名。中國化工與先正達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化工擁有完整的農藥產業鏈,先正達的種子業務可以彌補中國化工的空白。先正達公司是全球四大轉基因作物生產商之一,擁有衆多轉基因作物品種。有媒體報道說,作爲央企的中國化工集團巨資兼併先正達公司,其目的之一就是試圖“押注”中國政府可能將很快放寬對轉基因作物進入的限制。

中國化工集團藉助國家資本購併先正達被形容是一樁“蛇吞象”交易。這場交易對價雖然鎖定在430億美元,但整體實際所需資金高達504億美元,主要來自中國政府相關機構,以及中信銀行、滙豐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中國化工集團資產總額爲3776億元,負債總額約3058億元(約450億美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0%以上。

業界評價中國化工/先正達購併案很難產生1+1>2效應:雙方的管理方式能否有效對接是一個很大問題。一是國企管理體制機制與先正達企業管理方式存在顯著差異,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市場管理等,需要多長時間和多大精力完成融合統一?二是國企科技創新邁步蹀躞,存在覈心技術能否爲我所用的變數?三是中國化工集團併購後債臺高築給後期經營帶來壓力,以及難以預測的整合協同前景及其隱匿的難以預料的深層危機。但也有評論說,中國化工集團早有先見之明,被兼併的先正達依然保留原有公司名稱、從業人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只待時機成熟之時再正式融入麾下。

三、拜耳收購孟山都後將徹底“除其臭名”

德國製藥和農化巨頭拜耳公司以630億美元收購美國農業巨頭孟山都公司,這樁交易被認爲是全球農化行業最大最新的併購事件。拜耳公司就此收購事件發佈一則聲明:交易成功後,將產生一家佔據全球逾1/4份額的最大農藥和轉基因種子供應商,其中約佔全球28% 的農化產品市場、美國36% 的玉米種子市場和28% 的大豆種子市場。

孟山都公司曾是全世界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子供應商,1980年投資10億美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研發中心,1986年研發出世界第一個轉基因牽牛花,1994年研發出轉基因大豆捆綁草甘磷獲得美國農業部批准,並在此後的轉基因作物的研發方面一路領先。從種子業務來看,孟山都公司種子銷售額高於排名第二的陶氏杜邦和排名第三的先正達的總和,是拜耳公司的6倍多。但孟山都公司在2000年以後農化行業步入寒冬,農業生物技術行業遭遇運行低谷,在轉基因商業化過程中受到全世界消費者抵制,在美國市場發展速度減緩,投入產出和投資回報率遠遠低於預期。孟山都公司由於大規模使用借貸資本,資產負債率過高,華爾街因此給孟山都公司及其整個行業降級預警。

新世紀以來孟山都公司遭受全球輿論譴責“三宗罪”:一是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大規模使用孟山都公司研製的“橙劑”而致衆多平民遭受畸形或死亡;二是研製轉基因作物(GMO)種子遺患深遠;三是世界衛生組織將孟山都招牌除草劑“農達(Roundup)”的主要成分草甘膦列爲可能致癌物質。2018年對孟山都這個轉基因巨頭來說可謂流年不利命運多舛,它陷入了越來越多的指控其旗艦產品農達草甘膦除草劑致癌的法律訴訟。草甘膦被美國加州環保署列入致癌物名單,銷售含草甘膦產品必須打上致癌標籤。“孟山都”早已超越公司名稱的本身,成爲全球聲勢浩大的反轉基因遊行共指目標。

2018年6月7日,德國拜耳集團收購孟山都驚天大案終於塵埃落定,宣佈取消“孟山都”公司品牌,僅保留具體產品的品牌,新名稱叫做“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Bayer Crop Science Ltd),有117年印跡的孟山都公司徹底退出舞臺。“世界再無孟山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