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坪,原名三家店,传说有江、孟、赵三家在此开饭店,至元代逐渐形成集镇。因地处南北长3.5公里平地(1公里=2里),改名七里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七里坪

  晚清民国时的七里坪,其商业主要为私人经营,以小店、小商贩为主,粮油行为当时最大商店,杂货店次之。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粮油交易全属私营,粮油行业兴旺。1927年前长胜街从南到北有30余家粮油行。全县较大集镇均有粮油行,截至1947年,七里坪街上有粮油行40余家。粮油来源于本地和河南光山,供应本地和汉口、新洲等地。亦有汉口等地客户前来收购,从倒水排运出县。每年秋季,倒水河中常有七八对竹排上下,每对竹排可载货2000公斤左右,竹排顺流南下直达武汉,再从武汉把当地群众需要的工业品、生活用品运载回来,销往各地。1926年前,以七里坪等地为中心的商业网络逐步形成,市场活跃。因水运交通便利,商贾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称长胜街为“六渡桥”。

  小小竹排江中游

  1930年2月七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徐宝珊的提议,并经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镇上的小学改名为“列宁小学”。

  七里坪长胜街上的游客

  七里坪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等三支革命主力军队,诞生了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刘昌毅、程启文等20多名开国将领,是全国著名的“将军之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徐海东、许世友、王树声、陈赓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这是一片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先后牺牲5万余人,当年平均一户就有一位烈士。1958年3月12日,董必武视察革命老区七里坪时赋诗一首:“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