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科学教育专栏

  纵观这几年STEM教育在国内的热潮,恰如许多新生事物在我国一样,如信息时代的科技创新发展使互联网产品几乎一两个月就要更新换代一下似的步伐,来得快便又去得也快。

  数年之前,你看到的是,教育者和教育参与者趋之若鹜,尤其是那些应着时代潮流而生的利益追逐者,打着各种应景的旗号,秀着各自的STEM教育“核心最好产品”,号称STEM教育可以如何如何改变许多的教育问题,从而群起并信誓旦旦地推动了STEM教育的蔓延与升级。

  在此过程中,这些利益追逐者与炒作互联网+时代网红产品的人一样,先是努力投身于炒作,然后在炒作中赚得盆满钵满,最后像没事人儿一样,走了!伴随着这一过程,有些人被蒙了一次,有些人被推了一把,有些人被激荡了一番,还有些人被裹挟了一轮,更多的人则是看了一波热闹。

  不过,在繁华喧嚣之中,总有一些真正的STEM教育的有心实践者和期望STEM教育可为时代的教育带来些什么的人。这些人,的确算得上是有所追求、甚至是忧国忧民忧教育的“良心教育者”。他们在纷乱繁复的教育热议中,保持了相对冷静的应对,更多的是在默默地做着沉静的思考。

  尽管难以完全理出头绪,至少,他们非常准确地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STEM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一定有着深刻的影响并还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只是,限于各种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影响因素众多、格局状态太复杂,他们还无从建立起更为完整而科学的认识。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期盼的心,希望STEM教育能够在我国尽快澄清认识,进入应该有的角色,然后为我们的教育前行带来真正的影响和贡献。

  对的,我们必须严肃地说,STEM教育对我们很重要。这不光是因为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因为它代表着教育学发展逐渐演变后,由历史自身必然演变形成的一种优于过去所有教育方法和范式的“当前历史最优教育范式”,它是时代的各种要求与教育规律相互“博弈”后的自然成果和成就,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发展和提升的产物。它不仅影响科技教育,更影响基础教育。

  带着一种责任心,从这一讲开始,我想用一种系统思考的方式,将我多年以来对STEM教育的研究和认识传递给大家。从基本层面说,我希望可以让大家更为准确地认清STEM教育;从高一点儿的层面说,我希望可以让大家有可能以真正准确、科学的方式开展STEM教育(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标);从根本的最高层面和宏观层面说,我希望我的传递可以再次为我国的教育前行带来更多的帮助,为教育改革与转型起到助推作用。

  请大家看图1,我首先给出STEM教育对我国教育至少具有的5个层面的影响,这是一个高度系统性的概念和认识,这5个层面的影响也正是STEM教育所形成的影响新时期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原则,更体现了教育可为社会经济造就影响的真正本质原因。后面,我将为大家一一呈现具体的内容。

  

  图1 STEM教育的5个层次的影响框架

  总体上,在这一关于STEM的连载专栏中,我将循着图1所包含的逻辑和系统性,为大家逐一展开,深度剖析,将STEM的前因后果、复杂乱象、科学本质、系统规律、影响关联等呈现给大家,并力求通俗易懂、严谨清晰,而且始终坚持在讲清科学大道理的同时,让大家得到直接可操作和简单易学的最实用效果。我期望完成所谓“顶天立地”的要求,即既具有完备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又具有实际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这其中将涉及到更多的教育学原理和历史发展的分析,也更多地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分析及其改革转型促进,所以我将更为谨慎地使用概念、观点、观念、思维、思想,更多地采用学术分析和科学论文的逻辑方法,并在很多地方给出案例分析和证据印证。一句话,我特别想为大家呈现出一个STEM教育的高水平报告系列。

  

  图2 关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转型的思维逻辑框图

  而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以留悬念的方式,用图2给出一个我所具有的关于当前教育改革与转型的思维框架,引发大家的前期思考。这也是我在本专栏中将依托的1个核心思维逻辑。具体为什么有此框架,代表什么意思,怎样体现和STEM教育的内在关联,后续,我将会一一呈现。

  专栏

  向世清

  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本文原载于《中国科技教育》2018年第10期“专栏”栏目,作者向世清,有删减。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登录杂志官网可免费浏览全文。

  

  中国科技教育

  cnstedu

  欢迎订阅与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