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2018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近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減少廢棄物將帶來巨大的財政和環境效益。

  (圖片來源:Jeff Hu / Thinkstock)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能在2030年前實現循環經濟轉型,中國的空氣質量將大幅提升,碳排放量也將同步下降,同時可節省工業和家庭成本32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1萬億美元)。

  隨着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消費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報告稱,從1995年到2014年間,中國城市地區居民消費增長了3倍(扣除物價因素),達到17000元人民幣(約合2700美元)。如果城市化進程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上述數字也將迎來更大幅度的增長。

  與其他經濟體一樣,中國要在確保提高人民生活標準的同時,避免增加碳排放、資源使用量和環境成本,而這些與“獲取、製造和廢棄”的工業與消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這就意味着要進行系統轉型,從產品設計源頭徹底告別廢棄物和污染,同時大幅增加材料和產品(如汽車)的使用頻率。

  報告指出,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必須着力對建築環境、交通運輸和城市給養等3個城市系統,以及紡織與電子這2個工業系統進行改造。通過這一改造,到2030年,空氣細顆粒物污染將減少10%,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11%。

  2002年,中國成爲了最早一批加入循環經濟轉型討論的國家。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製造業模式以及迅速攀升的國內消費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污染問題。

  近些年來,在“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政府通過加強環境治理和執法,重點解決上述問題。

  比如報告指出,按照《“十三五”規劃(2016-2020)》要求,中國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採取行動提高廢棄物管理水平,禁止進口24種外國廢棄物,並引入了生產者責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EPR)制度,從而提升產品設計,規範回收利用。

  翻譯:Estelle

  感謝您的關注!隨後將更新麥克阿瑟基金會執行官Jocelyn Bleriot關於中國循環經濟的視頻及翻譯!

  推薦 0

  財新博客版權聲明:財新博客所發佈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博主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博主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財新網對相關媒體的網站信息內容轉載授權並不包括財新博客的文章及圖片。博客文章均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財新網的立場和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