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省最近出了件奇葩事,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大家都听过抢钱、抢地、抢人,江东省这些都不抢,偏偏要去抢棺材,你说怪不怪?

话说这个江东省,青山独秀绿水长流,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俗话讲就是风水好。风水宝地,不是建祠,那就是建坟,所以江东省村里祠堂多,山上坟墓多,祠堂里祭祖宗,坟头上拜先人。清明冬至,得扫墓挂纸,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得给逝去的先人烧纸,这些传统在江东省都保存的很完好。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坟头都还留着有香火,隔代太多,或者后人凋零,几年光景坟头杂草比人高,再过个两代人,坟冢就塌了。所以尽管山上坟头多,但自然规律作用下,江东省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国有国情,省有省情,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各有不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们的居住用地都十分紧张,不可能再找个风水宝地把先人给安葬了,只能到公墓花高价买个小水泥块,既美观又便于管理,当然是好事。但这一套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适不适用呢?官老爷们的意见是统统适用,而老百姓的看法是不适用。

当下农村人口已凋零,留在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上两代还保留着浓厚的乡土情结,风烛残年,只想落叶归根,安葬在故土。一副棺木,一个坟冢,就是老人们最后的归宿。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们无法入土为安,无法转世投胎,无法庇护后人。不管穷富,棺木必须要有一副,有钱人用楠木,没钱人用杉木;不论贵贱,坟冢必须要有一处,后人有出息就修的大,后人没出息不过建的小而已。小小的一个土堆,既是逝者最后的寄托,也是后代对先人的一个怀念。

现在州官不喜欢百姓家存放的棺材,更不喜欢山头的小坟包,要把棺材砸烂,不许再建坟冢。一大堆棺材从老宅里和祠堂里清理出来,用挖掘机碾烂,耄耋之年的老人们,最后的归宿被砸烂,他们恨不得被挖掘机碾压,马上去死。这种痛苦,不要说州官不懂,就是老人的晚辈可能都不会懂。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弱的群体,他们已无力抗拒,除了死他们还能那什么抗争?然而现在连死后的归宿也没了,有怎能死得瞑目。

别人家的棺材看着都晦气,别人家的祖坟看着都碍眼,但轮到自己头上呢,谁愿意被抢棺材挖祖坟。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棺材都晦气,有些棺材很多人爱看,尤其州官们爱看。道教圣地龙虎山,也是福地洞天人杰地灵之处,河边的悬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悬棺,至今仍是人间奇景未解之谜。当地旅游开发商眼光独到,想到“升棺”和“升官”刚好有谐音之妙,于是推出了一个旅游项目“升棺表演”。

升棺表演的基本流程是,先放鞭炮,底下吹起唢呐,表演者从峰顶用绳索慢慢下降,然后到达悬崖上的岩洞,然后封顶的人拉着棺木缓缓上升,最后由洞穴里的人把棺木拉进悬崖的墓穴里。

上面有人拉,下面有人吹,中间要有位置,还要看送棺人的本事,上中下合力才能把“升棺”完成。这刚好与官场思维无缝契合,上头要有人拉(伯乐、靠山),下面要有人吹(群众基础、好口碑),中间要有位置(合适的岗位),自己还要有能力有本事,最后才能“升官”。所以这个项目推出后,去了龙虎山的游客几乎必看,尤其是想升官发财的人。而升棺表演后的降棺是万万看不得的,同样一副棺材,升棺人人争着看,降棺却变成了倒霉晦气,你说这是文化,还是迷信?

所以不是所有的棺材都晦气,不是所有的棺材都要砸烂,不是所有的棺材州官都讨厌,关键还是与自己有没有关,要是能升的一手好棺,才能留下一副寿材。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原创文章?

订阅“仰观俯察”就可以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