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亞歐大陸上分佈着四大文明區域,即中國、印度、中東、歐洲,而在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分別爲中國和歐洲。

中國和歐洲,二者面積相當,地形卻迥然不同,如果說中國是海中地的話,那麼歐洲歷史上的中心便是地中海。

  • 中國的所謂海中地,是指古代的華夏民族認爲中原的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東方是東海,南方是南海,西方是西海(今青海湖),北方是北海(今貝加爾湖)。
  • 地中海,被北面的歐洲、南面的非洲、東面的亞洲大陸所包圍,西面經西班牙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

地中海,東西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爲1800千米,面積約爲251.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不同的地緣結構,造成了不同的文明形式,中國的地緣在古代較爲封閉,易形成大一統的文明區,所以數千年來東亞地區存在的一直都是以華夏文明爲中心的朝貢體系。

而歐洲則不同,圍繞着地中海,產生了一系列的古文明,比如蘇美爾、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迦太基等等,不同的文明產生的時間先後有所不同,陸地上的隔閡、地形上的支離破碎使這裏很難形成大一統的局面。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但這並不表示沒有人、沒有帝國這樣做,事實上這裏確實也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影響深遠的大帝國,只不過最終都灰飛煙滅了而已。

假如我們仔細觀察地中海的話,會發現地中海周圍的文明都發生在海中的半島之上,那些大帝國同樣是從半島開始逐漸擴張而形成的。

1、巴爾幹半島——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者是亞歷山大大帝,其起家之地在古希臘北部的馬其頓,這裏便屬於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在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一個海灣。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大帝從馬其頓出發,一統古希臘,接着揮師東向,開始了超過十年的傳奇的東征,兩河流域、古埃及、波斯帝國都被其征服,大軍最終開進印度河流域,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只是,亞歷山大帝國與百年之後的秦帝國一樣,輝煌而短暫,猶如人類歷史上劃破天際的流星。

近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爲“歐洲的火藥桶”,因爲這裏是西歐的天主教,東歐的東正教,中東的伊斯蘭教交匯之處,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奧斯曼帝國都曾經統治這裏,由於半島斯拉夫人的存在,俄羅斯帝國一直想控制巴爾幹半島,這便是巴爾幹亂局的來源。

2、亞平寧半島——羅馬帝國

亞平寧半島,又稱意大利半島,從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中部,因貫半島的亞平寧山脈而得名。

衆所周知,羅馬便興起於這裏,古羅馬文明開始的時間比古希臘略晚,但一崛起便表現出了與古希臘不同的特性。

古希臘是城邦文明,假如沒有北方的馬其頓人,希臘地區不會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

而古羅馬不同,“征服和統一”是羅馬的顯著特點,“我來、我見、我征服”是凱撒大帝的名言。

經過三次布匿戰爭,羅馬擊敗並毀滅了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文明。

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將整個古希臘文明區併入了帝國版圖。

後來,前三頭之一的龐培征服了小亞細亞,凱撒征服了高盧,後三頭之一的屋大維征服了古埃及,至此,地中海成爲羅馬帝國的內湖。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羅馬帝國與我國的漢王朝同時而略晚,兩大帝國的建立是當時人類農耕文明的巔峯體現。

不同的是,漢王朝的統一在中國後來的歷史上保持了下來,直到今天。

而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再無統一,環地中海一分爲三——西歐的天主教、東歐的東正教、兩河和北非的伊斯蘭教。

3、小亞細亞半島——奧斯曼帝國

小亞細亞半島,又稱安納托利亞半島,位於今天的土耳其,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奧斯曼帝國便從這裏起家,繼而形成了有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公元1299年突厥人奧斯曼一世所建,脫胎於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

羅姆蘇丹國,由塞爾柱帝國分裂而形成,“羅姆”,是東方的伊斯蘭國家對小亞細亞的稱呼。

塞爾柱帝國,是阿拉伯帝國內部的一個地方政權,由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爲了擺脫波斯人的控制而扶植的突厥勢力所建,突厥人驅逐了波斯人後便尾大不掉,然後掌控了阿拉伯帝國的朝政。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公元1453年滅亡了持續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從此號稱繼承了東羅馬文明和阿拉伯帝國的衣鉢,客觀的說,奧斯曼帝國對宗教信仰比較寬容,東西方宗教在這裏融合,而這一點也是其後來在一戰戰敗後四分五裂的根源。

帝國強盛之時可以掌控各種宗教和文明,但衰落之時多元文化的存在便只能走向分裂。

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均地跨亞歐非三大洲,而接下來的這一帝國地跨的便不止三大洲了。

4、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帝國

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的西南端,與巴爾幹半島隔海相望,今天有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

與其它幾個半島不同,伊比利亞半島在歷史上並沒有產生古文明,其在布匿戰爭期間成爲羅馬人和迦太基人反覆爭奪的地區,被譽爲“西方四大名將”之一的漢尼拔當年便是從伊比利亞半島長途奔襲,攻入羅馬本土的。

進入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成爲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爭奪的區域,最終被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所吞併。

之後,西班牙人開始了長達8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最終在公元1492年驅逐了所有阿拉伯人的據點。

也正是這一年,公元1492年,哥倫布穿越大西洋到達了美洲,從此開闢了人類的大航海時代。

西班牙和葡萄牙,便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平分地球,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誕生

上面的鏈接是之前所寫的一篇關於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在1494年通過教皇子午線平分了地球。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再後來,公元1580年,西班牙吞併了葡萄牙。

在大英帝國崛起之前,西班牙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日不落帝國,由查理五世的名言“在我的治下,太陽永不落下”而得名。

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遍及美洲、非洲、亞洲,面積超過1900萬平方公里。

綜上,巴爾幹半島的亞歷山大帝國、亞平寧半島的羅馬帝國、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帝國、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帝國便是地中海沿岸四個半島產生的四大帝國。

其實,如果不侷限於地中海沿岸,那麼阿拉伯帝國同樣崛起於一個半島——地球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