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紫砂壶玩家,因为不清楚紫砂壶的制作过程,而单纯的认为只要借助到模具做出来的茶壶肯定不是好茶壶。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说半手工壶之前,我们说一下灌浆壶。

灌浆壶的制作工序是将紫砂泥加入颜料等5-6种材料按一定的配方混合,搅拌成细泥浆、然后注入模具成形。其成形工艺简单没有多少手工成分,市面上价位较低的多是这种注浆壶,看上去很是粗糙有明显的模具痕迹。

有人把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壶称作模具壶,与全手工壶的区别就是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模具。注意:半手工壶与注浆壶有的人混为一谈,以为都是模具壶!其实不然,完全不一样的概念。那么,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一压一个,把把相同,其实不然,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

给大家看看半手工壶制作的制作步骤,看看怎么制作的,不要再误解半手工壶了,半手工大部分都是需要靠手工制作精修,与灌浆壶完全是两码事:

1 打泥条,裁好,围身桶,处理好接头。

2 拍打身桶,拍打好大致形状后,放进模型里。搪身筒,马虎不得,不然身筒出来,会憋。

3 做盖子,捖盖子,要处理的干净。

4 做嘴、把、足。挖壶嘴,控“把”的型,挺直有力,要求厚度均匀、内壁平整,这样才出水流畅。

5 戳出水孔,排列整齐,大小适当,清理干净。装壶钮,并修整,运用“加减法”,少了补,多了剔除,胥出自然、和谐。嘴把装后精加工。

6 壶盖孔洞的细节处理,一定要干净,壶盖子口要圆。用牛角明针,光身筒、嘴、把等,考验功力。

7 身筒开盖,修整壶口,要让盖子正好放进壶口,需非常小心,不能太大或太小。敲底章,这时候也快到了尾声了。

8 推墙刮底,壶底内部处理干净,出水孔的清理,“倒角”。完工。

看完半手工的制壶过程,是否有感触呀,半手工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手工成分很大,而不是一压一个,不然烂大街都是了,每把壶的制出,都是心血的结晶,善待身边每一把壶。

▲全手工壶

有些对紫砂壶制作生产过程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手工壶”做得慢、产量低,误认为“模具壶”用“模子”一压就完成一个壶,产量会很高,所以认为“手工壶”应该比“模具壶”更有价值。实际上决定产量的不是成型方法而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一个熟练的紫砂从业者如果没有艺术追求,可以一天制作完成;一个艺术大师也可以用数天、数月或数年去精心构思一个理想的形体,制作一个母模后可以反复审视以求尽量完美,然后以此作为辅助只做一件作品!前后两者的价值如何评判呢?

决定作品价值或意义的不在于成型方法,衡量一件紫砂作品的好坏,标准应该是全面的。比如,首先要看其泥料,观感和肌理要好,视觉心理和触觉手感都要好。其次,就是造型的艺术水平,反映出的作者的修养。第三,是做工,如果没有好的做工,造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借用顾景舟大师的一句话:“工艺是其躯壳,思想是其灵魂,文化是其生命。”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1、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3、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壶,玻璃极少,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故具有缓慢的传热性。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

4、紫砂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