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上唐子穆先生有金石之癖,耗时十二年将自己所藏的战国陶文做了严谨考证,以老胡开文墨、民国连史老纸施拓,题跋精美,钤印精美,实为文字之福!

三晋两周陶文

三晋漳河

“三晋”一词始于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即指战国七雄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历史,也代表了称霸春秋时期的晋国。漳河两岸古时为赵、魏、韩三国分界地,归属也时有变化,此流域出土陶文当属三晋体系,形制上似也受到燕国陶文的某些影响。

步黟堂藏三晋两周陶文约十多品,主要出土于漳河河滩和河北临漳邺城铜雀台遗址田野,出漳河河滩者表面呈自然水击磨损状态。多为“陶某”, “陶”字置抑印左右的横式和“陶某”竖式。癸巳年初秋得“邺市”、“中石基异□牛”陶文堪称孤品,此残陶片出临漳邺城铜雀台遗址田野,上抑互为倒置的两印,略有疲损,单“邺市”印文常见,步黟堂亦有藏,但长条印记“中石基异□牛”未见著录,考已著陶文资料,三晋陶文中也从未见此类长条款式,此陶文的公著对三晋体系陶文的种类完善及三晋玺印特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陶13”陶文出漳河,抑印陶器口沿,“陶”字与燕陶文中“陶”相同,印文风格应属燕国无疑。可见战国时期,不同国家间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陶柾”陶文出临漳漳河滩,为典型晋玺所抑,“陶谈”、“陶防”陶文均出临漳邺城铜雀台遗址田野等。

三晋陶文虽未能形成庞大的体系,但也不乏风格的靓丽,古朴质拙、苍野浑厚都也体现在为数不多的二字陶文中。当然,步黟堂藏 “邺市”、“中石基□□牛” 陶文孤品独特的条记印风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三晋陶文体系提供了极珍贵的物证。

簠斋诗曰:“天开混沌由文字,人扩灵明亦在兹。大意微言常不觉,终归混沌又何疑。”

步黟堂仰慕先贤,历十二载春秋集藏战国陶文,存列国残陶数百片,传拓摩挲,尽金石之癖时,发现其中学术与艺术内涵的深奥厚实,今仅作初步的梳理并试析陶文抑印的艺术内涵。限于笔者水平,所述挂一而漏万并存缪误,当是抛砖引玉以发学者教正。

《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书影

以上文字图片资料均出自唐存才先生编著《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图文由唐存才先生提供,编辑此文时文字有删节。

作者简介:

唐存才:字子穆,生于一九六二年一月,斋号步黟堂,师从海上童衍方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编著:《步黟堂藏石刻造像遗珍》、《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黄士陵》、《黄士陵印举》、《来楚生印举》、《茶与茶艺鉴赏》、《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吴昌硕》、《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来楚生》。

金石契精品文章链接:

罕见!中国最早的墓志铭竟是这样的

黑老虎,奔跑的“收藏之王”

美至震撼的响堂山石窟,遗忘于滏河岸边的国宝

用一张宣纸,与古人尽情玩耍

秘丹墓志:三位书法大家眼中的隋代国宝揭秘

寒夜挑灯看美人 ——吴湖帆、梁启超藏《董美人墓志》全本放送

匠心妙运 千秋典型——近佛阁藏古印精赏

文字之福——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鉴赏(齐国陶文篇)

让人走心的战国时代通行证

全是干的!2018遇见燕青画店

珍贵!曾为陈介祺旧藏,几十个高清细节,美到无以复加

最美的写经书法,温雅秀润中尽显繁华

重要的文史资料,妍美端庄的笔迹,三大学者共就一志实属少见

稀见!不可不看的何绍基大字楷书典范,原石与拓本同时放送

至纯至真,且铸且凿,工整中极具自然变化,朴实中尽显雍容华贵,近百方稀见姓氏汉印结集出版

深埋地宫800余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字字清晰,宛若新刻,罕见苏字绝对让您眼前一亮

他一生都在路上,他是一代文豪巨匠,又是一位美食家,在此地仅上任5天,即被罢任,却留下了千古不朽之诗篇

有一种遗忘叫金石,有一种情怀叫中国

横刀立马  惟大将军  —— 将军印欣赏(之一)

魏晋风骨今犹在,闻妙香室闻妙香

数量之多,造诣之高,被埋地下近两千年,它们的出土震惊了整个艺术界

渊懿茂密,结体丰盈,这通碑的年代至今是个谜

认竹材、识扇面——怀袖雅物

清凉世界(一)——有关扇子的事情都在这里了

一座消失的王城竟藏着神秘图案!

他家的窗花贴了五十年,揭下来后居然能在上海换一套三居室

神秘殷墟!沉睡了三千年的文明密码

主编张振国简介: (微信号 f c y s z z g)

号棠村、圆振居士,祖籍正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书法金石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非常艺术》杂志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

执行主编马龙简介: (微信号  y f j—m a l o n g)

河南洛阳人。现任《非常艺术》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公众平台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书画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有近20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于各专业类刊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