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初夏,那时候国栋刚随我攻读硕士学位还不到一年。一次,我们对桌“聊课”(我给研究生上专业方面的理论课程,通常用对桌“聊天”的方式,以求缓和气氛、碰撞火花),谈到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风气与艺术风气。他若有所思地问我:西泠八家中的黄小松在山东一带活动多年,是否可以深入地关注。我根据自己所知告诉他:黄易这个人对于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圈和书画圈都很重要,很值得关注,只可惜关于他的资料太少、太凌乱,恐怕不容易。

《黄易年谱初编》书影

大约一周以后,国栋拿了一摞资料来找我,告诉我有关黄易的资料虽然凌乱但存世量很多,并且在山东研究黄易也有很大的优越性,看样子他好像有深入研究的打算。从那时候开始,他便与黄易结下了缘。时至今日,他的《黄易年谱初编》杀青付梓,算起来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六年中,他从北京、杭州等大都市到南旺、七级等远僻的乡镇,走过了黄小松所到过的大部分地方,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可以说是倾尽心力。这说明他做人、做事、做学问踏实笃行,使我非常欣慰。

《黄易年谱初编》扉页

清代乾隆到嘉庆时期是清代学术风气转变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关注与研究应当说是比较充分的,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再到文学艺术,都有很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沈津先生对翁方纲的个案研究,陈鸿森对钱献之的个案研究,孙慰祖对陈鸿寿的个案研究,都作得比较深入。然而,在学术界对乾嘉时期充分关注的同时,黄易却被遗忘了(或者说被挤到了被研究的边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尤其对这一时期的金石书画研究来说更是一种缺失。当然,很多学者认为黄小松没有研究的必要,或者说在现阶段还没有研究的必要。其实不然,黄易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黄易年谱初编》内文之一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大业,号小松,秋庵等,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曾任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等官。黄易一生致力于碑版鉴别考证,对古文学亦深有研究,对汉碑魏碣的研究为功最大。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就是经他发现并整理研究才驰名于世的。黄易的一生交往甚广,他生于浙江杭州,在河北、江苏为人做幕僚,又在河南、山东为官,他的交游可以说以运河为纽带沟通了南北学术圈,其中又以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学者为主,以他为中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看出他与当时金石书画家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透过黄易窥见清代乾嘉时期金石学的动向,进而我们能够通过黄易与金石学家的交往来研究这时期金石学对当时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黄易年谱初编》内文之二

对黄易的研究以及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最早是在金石学界。1986年在纪念武梁祠发掘二百周年的研讨会上,蒋英炬先生肯定了黄易的价值,尤其对他在武氏祠的发现、发掘、整理、保护与研究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指出:“黄易勤奋搜集、保护祖国文物的精神和办法,是值得今天学习和借鉴的”。(蒋英炬《将汉画像石考古再推进一步:纪念武氏墓群石刻发现二百周年的联想》,1986纪念武氏墓群石刻发现二百周年研讨会发言稿,油印本)从此以后很少人再去关注黄易,当然书法篆刻史学的著作中也经常会提到他,但他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还没有被真正的认识到。国栋在梳理材料和研究过程中,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黄易是丁敬之后浙派篆刻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浙派印风的进一步完善者同时还是浙派印风北渐的主要传播者。通过研究黄易,我们不仅可以关注到浙派印风的发展成熟过程,而且还可以寻找到浙派印风北渐的途径、方式及其具体细节。(杨国栋《黄易的篆刻艺术与浙派印风的北渐》)再者黄易在书法艺术创作上也比较特殊,就是书法创作明显带有双重性特征。对他这种双重性特征的研究我们同样能够看到整个乾嘉时期金石学家兼书法家群体的创作状态及其成因。(杨国栋《黄易书法创作的双重审美倾向》)应当说这种看法很有见地。

《黄易年谱初编》内文之三

零八年底,国栋以《黄易研究》为题,申请了山东省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划项目并获得批准。零九年冬,故宫博物院也开始了对所藏有关黄易作品的整理工作。当年的十一月,故宫召开了“黄易与金石学”的研讨会,国栋的《黄易活动年表初稿》作为与会的核心文章之一在会上宣读,当时他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就已经很具有权威性了。也正是通过这次研讨会,他与故宫的秦明先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对他占有更多的原始资料,进而得以更深入地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在原始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国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黄易生平交游考论》,此中对黄易的家世、生平、行迹、交游作了深入的考证,三万余字的《黄易活动年表初稿》就作了论文的附录部分。

《黄易年谱初编》内文之四

硕士毕业后,国栋留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了专业教师。又几年过去了,他在教学任务日渐加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对黄易的研究,不惜牺牲寒暑假的休息,常去故宫、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处查阅资料,翻检誊录不亦乐乎。《黄易年谱初编》成文近二十万字,可谓资料详实(不少资料都是手抄得来,尚未公开面世),既是黄易研究之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年表初稿》的延续与深入。今国栋以书稿请序,故将其研究黄易之始末缘由赘述如上,算作是书杀青付梓之际的祝贺,同时也对他的黄易研究能有更多的成果问世寄于殷切希望。

是为序。

甲午八月,于茂阳

于济南一简斋灯下

《黄易年谱初编》作者  杨国栋

1978年生。2008年,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黄易研究》并担任执笔作者,同时担任《中国书法大事记》编辑委员会委员。2011年,担任《印学研究》特约编审。2012年,参与编辑《中国书法历史图说》。2014年,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济南近郊书法名迹研究》。出版专著《黄易年谱初编》(山东画报出版社,待刊),发表论文二十余万字。2017年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民俗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书画考级委员会评审委员,

九五书社社员、济南区域联络员。

主编张振国简介:

号棠村、圆振居士,河北正定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书法金石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非常艺术》、《金石契》杂志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

执行主编马龙简介:

河南洛阳人。现任《非常艺术》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杂志及公众平台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书画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有近20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于各专业类刊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