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律成(韩国)

郑律成,1933年的时候来到南京,参加了抗日活动。因为是个音乐人,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他创作的《八路军军歌》,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0年,他主动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1976年去世。


2.马海德(黎巴嫩)

马海德毕业于瑞士的日内瓦大学,之后就来到中国,开始行医。抗战期间,他和朋友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参与卫生工作,为了更好地向陕甘宁边区人民服务,他向国外的朋友求助,获得了大批的医疗器材和药品。他在陕甘宁边区拯救了许多伤病员,之后与延安一位叫周芳菲的护士在一起,1949年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3.爱泼斯坦(波兰)

爱泼斯坦是一个犹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与家人逃亡到中国,定居天津,15岁的时候便是《京津泰晤士报》的记者,抗战期间,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国的抗战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1951年,他创建了《今日中国》的杂志,1952年加入中国国籍。


4.陈必娣(美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陈必娣被迫滞留在北平,因为亲眼见证过中国军人无人救治,她自愿参加了救助的工作,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买下日军残杀中国人的照片,为日军的残忍暴行保留证据。1940年,她举家搬迁到中国,继续自己参与医务救助的工作,1949年之后,她担任外国出版社的翻译工作,写出了《中国针灸学概要》这一书籍,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传统的针灸医术,1963年,她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国籍。


5.魏璐诗(奥地利)

魏璐诗是一个犹太人,1933年来到中国后,与别人一同创办了《新闻快报》,通过这份杂志,向全世界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展状况。抗战胜利过后,他在联合国的秘书处任职。1951年的时候,她再次来到中国,曾受到过周总理的多次接见,1956年加入中国国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