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爲了追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可謂不惜血本,都去充了愛奇藝的會員。

大家都知道,我很少看國劇,一年最多看一部,一般也都是等完結了再快進。

目前更新到了一半,還沒有塌,所以才決定抓緊寫一篇觀感。說不定後面塌了呢?或者變成一個無腦爽劇也不一定。

那就一個字都不想浪費時間寫了。

自《霸王別姬》,所謂耽改劇屬於出道即高峯,即絕唱。

沒有一部能和霸王別姬比肩。

當然李碧華還有另外一部小說《生死橋》寫戲班子的故事,影響力微弱。

先說說鬢邊的小說。

電視劇看了兩集後,我先去看完了原著網絡版。

作爲資深耽美閱讀者和研究者(過去十年怎麼也看了千八百部),鬢邊都屬於上乘的作品。

至少演進到現在,主人公不再有性別認知的問題: 就是兩個人都對自己是男性這一生物屬性認可。而不是其中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女嬌娥生錯了性別。

小說的核心,我覺得是孤獨。

所以有了這段很經典的臺詞,“人活着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獨,就是求而不得。”

以前張愛玲小說裏寫,中年男人最孤獨,一睜開眼睛全世界都有求於他。

在小說創作,或者耽美創作上,鬢邊的一個進步就是強調了愛的精神性,和對孤獨的反抗。

程鳳台有家有業非常光鮮,但他也需要有人懂他,陪伴他;同樣商細蕊亦然。

他們兩個人都不是傳統言情小說裏的完美人設,出場就開金手指那樣的。

“壞人也有愛,死了都要愛。”

他們都有着非常明顯的性格缺陷和硬傷,比如在感情領域可以用荒淫無恥來形容:程鳳台出場就已經成家生了三個兒子,還和小舅子共享一個交際花;而商細蕊前後被幾個軍閥包養,道德什麼的不存在的。

而兩個有缺點的人,不是因爲小說要求主角相愛才要無條件的愛,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而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多是一種內在精神層面的相互認可。

也許因此於媽爲了電視劇過審,改成了“知己之情”:不是因爲一個人富有,優秀,美貌,偉大,而是這個人雖然很多缺點但是我依舊覺得好我依舊愛你。

看小說的時候,特別想笑。

自始至終,商細蕊覺得是他在包養程鳳台,程鳳台在他心裏是一個小白臉,靠老婆嫁妝混日子的上海癟三;而他,則是堂堂正正的高級專業人士,大藝術家,憑本事喫飯的頂級流量。

小說裏,商細蕊的貼身丫鬟小來姑娘極其厭惡程鳳台,理由就是作爲金主,程鳳台給錢給太少了,就幾個戒指鐲子什麼的不值錢。

關於程鳳台還有一處很棒的描寫,就是他壓根不懂戲。

小說裏經常出現的橋段,是程鳳台稍微插嘴評論一下京劇,就被商老闆一耳光扇過去罵滾滾滾。

他們誰都不是誰的粉絲,這不是一個粉絲追上了雪花的故事。

按照正常小說的寫作,愛情一定要有磨難。

小說裏是這樣處理的(電視劇怎麼樣還不知道),先設置一個永恆的政治正確:抗日。

兩個人,一個救另外一個,不得不投日(《霸王別姬》也有類似橋段)。

當時程鳳台火拼回來快死了。基本上家裏人放棄治療,家業也幾乎毀於戰火。

只有商細蕊堅持救他,守着他。這部分幾千字描寫非常生動,有感情也有細節,必須淚目。

這個時候,商老闆表現出了大丈夫氣,他抱着程鳳台對二奶奶說,如果二爺真沒了,你們娘幾個,我管一輩子。

我看到這裏覺得真的很酷。所以到最後,二奶奶被感動,屬於你們愛咋咋的我管不了(這個部分感覺融梗于鳳至放手張學良和趙一荻)。

但是!

程鳳台救回來之後,商細蕊就悄咪咪跑掉了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從人物形象刻畫,性格成長,小說都相當不錯。

再則這畢竟是一部網絡言情,能寫到這個水平,已經起到了娛樂的作用。

此外,這部小說的原作一半時間都在牀上,我也特別好奇簡體中文版會不會從長篇小說刪刪刪成一個大綱。

電視劇非常令人驚喜。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於媽電視劇,確實是做好了心理建設。

神奇的地方在於,這麼討厭一個人做的戲,選角聽起來非常無厘頭,但感覺莫名其妙錯的人放對了地方而負負得正。

程鳳台選了黃曉明。這個角色我個人覺得胡歌更合適,畢竟山東人演不出來上海人那種細膩世故城府。

但黃曉明到目前爲止完成得不錯,算是四十多歲的人終於要翻身了。

二十年來,黃曉明的顏都非常能打。但是他自己也承認,是一個沒有天賦的人。

我個人的觀感是,他從北影開始就是好學生,表演溫吞水屬於完成任務型選手,很少看他演得角色“帶感”。

也不知道他是不認可自己的角色,還是不認可自己。所謂教科書式的表演,就是一種照本宣科的表演,是在“假裝”。

碰巧看一段採訪,問尹正怎麼看黃曉明。尹正說黃曉明是個好人,很勤奮。我聽起來就跟打臉差不多。

電視劇有不少突破。

第一,出現了很多戲,都比較小衆。所以成爲了一個索引,你對什麼戲感興趣,可以再去找名家的戲去看。

我個人覺得京劇迷揪住電視劇不正宗撕來撕去,價值不大。畢竟這是電視劇,不是戲臺子。

演員搞音配像,把樣子做出來就可以了。重點是電視劇本身的情節演進。

第二,電視劇新創造了陳紉香這個角色,非常贊。

如果說商細蕊是一個非典型的天才藝術家,集合了四大名旦於一身,那麼陳紉香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名角:出身貧賤,梨園世家,一流演員但更多是爲了生存,有了錢之後喫喝嫖賭揮霍,街頭智慧見風使舵。

而陳紉香作爲商細蕊最好的朋友和對手,那種友誼看得真讓人動容,也心嚮往之。

商細蕊心情低落,陳紉香拉着他去逛南京,聽崑曲,遊秦淮的部分,真是醉人的詩意。

誰不需要朋友啊!

還有就是以賓寫主,類似碧血劍裏衆人襯托金蛇郎君的武功。

小說裏一出場,商老闆就是祖師爺再世的天神下凡無敵藝術家。

放在小說裏可以,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但是影視化尤其是面對99%不懂戲曲的觀衆,就需要有人襯托。

用陳紉香的“好”,來襯托出來商細蕊的“更好”。

而說到陳紉香的表演者檀健次,我也覺得選角厲害。這個演員本人是唱跳歌手,全國拉丁舞冠軍,很摩登潮流野性的那種。

但劇中表演非常到位,令人驚歎。這纔是演員。

第三,《潛龍記》和梨園魁首大選。這同樣是通過事件來進一步深化商細蕊的專業能力,性格魅力。

《潛龍記》是原創新戲,表現出這個人的改革性和現代性(真正的行業領袖無不守正出奇)他反串小生,來表現業務能力極強。而打比賽奪冠的橋段,也是增加戲劇化衝突的妙筆。

而且商老闆號稱“梨園鐵拳”,他武生出身隨時動手,痛恨讀書學習,連字都不怎麼認識,他的粗野俚俗和傳統的文化人形象形成差異,所以更加豐富生動。

最後,我想好好誇一誇尹正。

尹正從第一次看到,就是我喜歡心動的演員。看着他從小透明,慢慢專業被人認可,特別開心。

但是我爲什麼會喜歡他呢?

他的容貌本身就是一流的。美,卻是一種非常不與時俱進的美,是一種回憶濾鏡的美。

我時常覺得他一直把自己打扮成90年代的香港明星,活在過去不願意醒來。

別的不說,都2020年了,還有什麼男藝人會留中分發型呢?多老土啊。

後來發現,他就是這樣的人。

一個出生在內蒙古包頭的男孩子,三四歲看了電影《縱橫四海》就指着張國榮說,我想做演員。

也許是太愛了。以至於他後來越來越像張國榮,也不奇怪他跑到廣州去讀書,學廣東話,唱粵語歌,跳霹靂舞。

我甚至覺得他活到現在,都是一場大型張國榮模仿秀。

如果這個夢一直不醒來的話,他就乾脆代替張國榮活下去好了。

不得不說,這種已經失落的東方感傷美,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

香港文化式微,有時候想着真是嚇人。

自《無間道》之後,再無港片。

流行音樂呢,如今還是些老人,陳奕迅一唱幾十年,現在連個接班人都沒有。

去年五四青年節中央臺的晚會,尹正跳着出來唱粵語歌李克勤《紅日》,那種觸動……簡直讓我覺得難爲情。

“港風”之後,中國流行文化中的亞文化就成了墳頭蹦迪的東北老鐵666,趨向於反智。

這是一段輝煌流行文化的消亡,卻讓我們這代人見證。

港風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作爲殖民地,和非常古着傳統的西方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種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特別之處在於其“市民性”,流行文化,包括金庸、倪匡、亦舒,後面的流行曲,電影。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創造如此俚俗文化的生產者,都是一等一的世家精英。

那些文化符號,沒有了就再也沒有了,隨着音樂、電影、文學,一起埋葬。

而尹正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長着一張十七歲的臉,好像從90年代穿越回了2020,渾身帶着不合時宜,以至於頑固到病態。

我被他圈粉是爛劇《麻雀》。

“蘇三省”這個變態惡魔死漢奸人面獸心日本特務可以說是神作,也難怪尹正因此角色拿了不少獎。

他和很多演員不一樣,我認爲他和郭京飛非常有可能成爲表演藝術家,在於他們每一個角色都是用命去演,去體會。

就好像王爾德童話裏的夜鶯,是用心臟的血在澆灌作品。

所以對他來說,沒有啥不能演的角色,尹正是專業音樂劇演員唱跳俱佳(演過媽媽咪呀中文版),話劇演員出身,喜劇演員出道,肢體表情也完全可以誇張。

儘管他的臉無比精緻好看,但好看的人最難得之處,就是不把自己的美貌當回事。

以及他雖然看起來很娘,但是一開口說話以及性格本身,就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孩子。而偶像包袱是什麼?對於尹正是不存在的。

於是在韓寒電影《飛馳人生》中,尹正貢獻了全劇最精彩的一段演出。

同時,這樣的演員其實很難找到特別適合自己發揮的角色,就是那種張力特別大的神經病角色。

我是看着他一步一步各種爛戲趟過來,非常不容易。比如《大偵探霍桑》,我要是程小青本人,估計能氣得從棺材裏爬出來。

只有爛戲,沒有爛角色。尹正演什麼,都是這部戲的華彩部分。

早先,他入行之前是郭京飛的助理,也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過話劇。

第一個角色,是26歲受郭京飛提攜,在電視劇《龍門客棧》,客串一個廣東古惑仔:山雞。

26歲,對於演員來說,起步也太晚了。

要知道,劉燁23歲的時候,都拿金馬影帝了。

那個時候,尹正還不是後來的尹正,他叫土土的譚峻鵬。

請點“在看”

“ 分享和轉發,是更大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