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指揮棒”的兩端連着啥?探尋一場“無法準備的考覈”的前前後後

衡量一支部隊戰鬥力水平,戰時靠打仗,和平時期離不開考評。那麼握着考覈“指揮棒”的各級首長機關,目光是否盯準了未來戰場?

循着“指揮棒”的指向,記者探尋着這場“無法準備的考覈”的前前後後。

該集團軍組織某旅首長機關戰術作業考覈。 姜文攝

想想“指揮棒”的兩端連着啥

——第82集團軍糾治訓練考覈中和平積弊新聞調查

■解放軍報記者 周遠 通訊員 王龍剛 何孝林

備考應考脫離實戰,好比“車跑偏了”,必須調整方向;組織考覈倘若脫離實戰,好比“路修偏了”,禍害更甚

“贏在考場,敗在戰場……”該集團軍機關一位參謀回憶起自己當連長時的一次考覈,對不實考風深惡痛絕。

那年一開訓,上級就通知6月份組織部隊半年訓練考評。怕落在別人後面,這位連長帶領全連官兵圍繞考覈課目研究練習。由於大部分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備考課目上,分隊戰術訓練中不少課目沒能訓實。雖然連隊在半年訓練考評中成績不錯,卻在下半年的實兵對抗演習中“敗走麥城”。

在演習覆盤檢討中,大家認真分析訓練中存在的諸多短板弱項,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年中的那次考覈。

這個意味深長的案例,成爲該集團軍黨委機關組織破除和平積弊大討論時的“靶標”之一。

“苦果”被連隊官兵嚥下,那麼結出“苦果”的根源在哪裏呢?大家深剖細挖,向在訓練考覈中的和平積弊“開炮”。

——考覈組織隨意,干擾部隊正常訓練。有的官兵談到,一紙考覈通知常常不期而至,部隊只能停下正在進行的課目,全部撲在備考課目上,打亂了正常的訓練進度,干擾了訓練秩序。

——考覈內容單一,年年都上“一年級”。很多基層官兵吐槽,不論哪一級組織考覈,考得最多的就是體能、技能、輕武器射擊這“老三樣”,戰術課目很少涉及。比如,某部考覈分隊軍官,多年來從未組織過指揮編組作業考覈。

一位營長回憶說,坦克分隊戰鬥射擊考覈,往往是“一炮定乾坤”,偶然因素很大。爲了考出好成績,湊尖子、換人手甚至冒名頂替等考風不實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想想,除了要嚴肅考風考紀之外,如何科學設計考覈,使之準確反映戰鬥力水平、真正符合實戰要求,是一個更關鍵、更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位將軍在討論中談到:我們常說,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其實還應有一層意思,就是“像打仗一樣考覈”。

誠如斯言,備考應考脫離實戰,好比“車跑偏了”,必須調整方向;組織考覈倘若脫離實戰,好比“路修偏了”,禍害更甚。而打着各種“促進訓練”名頭的考評檢查,有的實則是在阻礙訓練、干擾訓練、誤導訓練,本身就是一種和平積弊。

該集團軍一位領導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戰爭是大考,平時考覈就是模擬考試。試想,平時考覈成績都挺好,上了戰場卻發現很多考題沒見過,那該多可怕?”

考覈中的各種和平積弊就像“臭豆腐”,聞起來臭,喫起來香

那些脫離實戰的訓練考覈,爲啥一直有市場?

“好組織,不太費力氣”。該集團軍領導調研發現,經過長期的慣性和磨合,那些安全係數高、分數好評判、場地設置簡單的課目,成了考覈主打課目,年年都考這幾個,誰來都考這幾個。

以裝甲部隊駕駛專業爲例,最常考的就是過雙直角課目,找塊平地插幾根杆就能考,坦克碰倒了杆或者超時,就算不及格,不懂裝甲專業的人也能來組織考覈。可是,戰術應用性更強的過反坦克壕、水上駕駛等課目,由於場地不好設置、考覈安全風險大,就很少涉及。

“聲勢大,容易出政績”。不少基層官兵反映,那些考覈規模大、調動部隊多的考覈,由於容易讓“考官”爲自身博取政績,所以備受青睞。

你組織千人大比武,我就組織專業大比拼,攀比中顧不上基層部隊的訓練計劃和承受能力,甚至有時候基層部隊要同時應對多個業務口的多項考覈。一位連長直言不諱,現在考覈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應付考覈不趕趟兒,訓練很難按計劃走。

“易對比,方便排名次”。不區分部隊性質、編制、裝備,不管哪個戰位、崗位,各個單位、所有人員一張“考卷”考到底。爲什麼?因爲便於排名次、發通報。

這樣“一刀切”式考覈,看似很公平,然而這樣的排名真的能說明戰鬥力高低嗎?一位兵種部隊的幹部抱怨道:“年年考、層層考,各單位都是一個跑道一張卷,可是上了戰場,不同的兵種靠的是不同的本領打仗。就像一則寓言所說,讓猴子、大象、鱷魚都來比爬樹,結果能說明啥?”

考覈中的各種和平積弊就像“臭豆腐”,聞起來臭,喫起來香。採訪中,很多基層官兵坦言,以往那類考覈不僅得到考覈組織者的青睞,也頗受參考者歡迎。

原因很簡單。“以往備考只需要針對明確的考覈課目練就行了,不需要多費心思。”該集團軍某旅一營營長郭繼業接過話茬兒。

“如今不明確具體考覈課目,必須全面準備,逼着大家缺什麼補什麼、什麼弱就訓什麼,主動去尋找戰鬥力鏈條上的薄弱環節。”郭營長說。

而這個集團軍組織的那場無法準備的訓練考覈,區分不同兵種單位、不同專業類別設置內容。僅首長機關想定作業,他們就區分了偵察情報、工程防化、合成部隊等10個類型,每種類型需要編寫6套作業想定。

“這次考覈,和以往大不同了!”情報偵察處參謀謝新佩作爲此次考覈籌備組成員,已經連續一週,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凌晨,編寫戰術想定作業考題。

顯而易見,這樣的考覈,對組織人員來說,工作量大,難組織、難統籌,準備起來非常複雜,卻能更爲客觀地反映參考單位的戰鬥力底數。

“考覈不只是要證明‘我行’,更重要的是用戰場這面鏡子查找出‘我哪裏不行’。”談及此,該集團軍主要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流行了多年的考覈積弊,看似是爲了圖方便、好組織,從根子上講還是打仗思想缺失,政績觀不端正。

該集團軍某旅某型防空導彈攔截“來襲目標”,考覈檢驗部隊精確打擊能力。 李書進攝

對於負責訓練考評的各級首長機關來說,“怎麼考”本身就是一場大考

如今,那場無法準備的考覈已過去一段時間,該集團軍各級也在針對考覈中發現的短板弱項進行復訓補訓,但帶給官兵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考覈?

考覈是牽引軍事訓練的“指揮棒”,評價訓練成效的“度量衡”。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不要考覈”,而在於“怎麼考”,看“考”出了什麼、“核”實了什麼。其實,對於負責訓練考評的各級首長機關來說,“怎麼考”本身就是一場大考,必須多想想“指揮棒”的兩端連着啥?

該集團軍黨委機關從改進訓練考覈方式入手,着力破除和平積弊,但這只是在通往實戰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爲:真正與戰場“對錶”的科學考覈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

——訓考分離。集團軍作訓處處長趙一起建議探索訓考分離機制,專門組建負責考覈的職能部門,防止訓練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按級施考。集團軍副參謀長吳軍談到,各級要嚴格按照大綱規定的權限和層級施考,按級別、按職責抓好訓練考評和崗位練兵,堅決杜絕隨意越級考覈、一竿子插到底。

——考當其時。集團軍火力處處長王軍認爲,戰鬥力生成和提高是有規律性、階段性的,必須要給出讓部隊踏踏實實、由淺入深抓訓練的時間,一個時段該考什麼就考什麼,而不能想考什麼就考什麼,打亂了部隊正常的訓練節奏。與此同時,具體實施考覈不應打提前量,要多一些臨時抽考,引導部隊把功夫下在平時,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真訓實練上。

——考得全面。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高鴻賓提出:考覈內容要全,基礎課目要考,險難課目也不能迴避;考覈對象要全,既考士兵也考軍官,既考普通幹部更要考指揮員,而且要區分不同層次、不同單位、不同專業、不同內容,進行全面考覈、全面檢驗。

在不打仗的情況下,考覈是檢驗訓練成果的有效手段。從戰鬥力建設的角度來看,也是幫助部隊發現和補齊能力短板的關鍵環節。考評這根“指揮棒”指向如何,將直接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建設。

近年來,我軍“跨越”系列等演習演練打破了“紅必勝藍必敗”的慣有定勢,各部隊立足失敗檢討不足,一步一個腳印向實戰邁進。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考覈評估的導向變了。從原來的“爭彩頭、奪第一”,轉向了“重檢驗不重評比、重實效不重形式、重檢討不重輸贏”,使部隊把全部心思和精力向學打仗、練打仗聚焦。

這也啓示我們,以實戰化考覈倒逼實戰化訓練,不失爲破除和平積弊、推進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有效一招。

銳視點

今天的考績要嚮明天的戰績負責 ■張孟濱

當前,全軍上下大力糾治和平積弊,取得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頑症痼疾仍未徹底根除。

總結反思一些單位存在的工作偏離中心、訓練不嚴不實、備戰層次較低等方方面面的積弊矛盾,根源和表現往往都彙集在考覈這個“指揮棒”上。

在沒有戰爭檢驗的情況下,訓練考覈就成爲衡量戰鬥力水平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撬動訓練質量提升最重要的槓桿。因此,牢牢抓住考覈這個關鍵環節,以真考嚴考牽動真訓嚴訓,以考難考實促進訓難訓實,使戰鬥力標準在訓練領域硬起來,就是抓住了破除和平積弊的“牛鼻子”。

抓準“考點”,科學優化考覈指標。把握現代戰爭特點規律,研究現代戰爭制勝機理,與時俱進搞好軍事訓練考覈頂層設計,通過構建作戰能力指標體系,以更加精確的、可以量化的指標數據,爲部隊組織戰鬥力考覈評估和訓練監察提供科學的“度量衡”,努力實現訓練考覈指標由粗疏模糊向嚴謹科學轉化,找準破除和平積弊的參照系。

創新“考法”,切實完善考覈方式。考覈方式直接關係考覈的成效,要按照怎麼打仗就怎麼考覈的要求,不斷創新實戰化訓練考覈體系,探索由單課目考覈向多課目連貫組織實施轉變、由自訓自考爲主向訓考分離拓展等方法路徑,從全方位、根本上提高考覈的實戰含量,讓和平積弊沒有生存空間。

判準“考分”,充分運用考覈結果。考覈結果的運用決定了考覈工作的價值,考覈結果只有與評先評優、幹部使用、訓練實踐等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考覈的功能和作用。賞罰不明,往往會導致獎不足以激勵,懲不足以警示,特別是出現問題得不到懲戒,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時比問題本身更爲嚴重。因此必須形成剛性管用的訓練考評體系,抓住積弊問題,以實戰的標準較真碰硬,把新時代備戰打仗的根本導向立起來。

嚴格“考風”,不斷壓實考覈責任。考風不正,是對官兵生命,乃至未來作戰極大的不負責任。要打破以往考覈要面子、爭彩頭、保位子的思想痼疾,始終堅持“誰考覈、誰負責”,落實責任倒查機制,健全領導責任制,將紀檢監察工作向考覈場延伸,着重覈查條件是否簡單、標準是否偏低、評裁是否公正等問題,堅決杜絕考覈中打人情分、面子分、模糊分等,立足破除和平積弊的主戰場,着力糾治訓練演習中的虛假慵懶等問題。

用好軍事訓練考覈這個“指揮棒”,從廣義上說,是要探索形成按使命任務設計、按實戰環境設置、按作戰進程組織、按打仗要求評估的實戰化訓練評價體系,不斷推進實戰化訓練質量和效益向縱深發展。目前,訓練考覈中的弄虛作假、形式主義仍有市場,必須不斷創新考覈內容、改進考覈方式,以最大限度貼近實戰的考覈風向推動訓練走向,真正達到以考促訓、以考促建、以考促戰的目的,才能進一步擺正部隊工作重心、立起備戰打仗的鮮明導向。

今天的考績要嚮明天的戰績負責,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通過近乎苛刻的考覈,查出問題和不足,推動問題歸零,把失誤和短板留在訓練場,才能把勝利寫在戰場。

本文刊於2018年11月5日《解放軍報》

“軍營觀察”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佈

編輯:孫萌;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