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中原政權最大的威脅,所以每當中原地區出現大一統國家,勢必會想盡辦法解決這個最大的隱患。但即使如此,歷代中原王朝,也並沒有成功的徹底解決這個北方遊牧民族所帶來的威脅,即使一時獲得了戰略的優勢,遊牧民族依舊如死灰一般,不斷復燃,繼續威脅着中原王朝的統治。

從夏朝伊始,中華民族就不斷與這些如戎、狄這些遊牧民族的先祖開始着不斷的競爭,我們在進步,他們也在發展,當我們從夏商周發展到春秋、戰國進入秦朝之後。
北方的遊牧民族也開始不斷整合,最終在蒙古高原建立起了相對統一的匈奴部落,與秦朝相抗衡。
到了魏晉南北朝,得益於中原大地的分裂局勢,他們甚至已經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進入中原。
到了宋朝的時候,遊牧民族國家和實力已經徹底的超出了漢人政權,甚至曾一度幾乎滅掉了漢人政權,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成功入主了中原。
終於,在南宋末年,中原國家一直以來擔心的噩夢成爲了現實,來自北方的蒙古人在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國,覆滅了漢人政權,建立了大元帝國。

但即使看似龐大的元朝,也依舊面臨着複雜的遊牧民族問題,四大汗國與元朝之間,蒙古高原守舊部落與中原開化蒙古貴族之間的矛盾仍然極大的制約並限制了元朝的發展。
即使是後來推翻元朝統治的明朝,也未能真正的解決來自漠北草原的遊牧民族所帶來的威脅,併爲此疲於奔命。
但歷朝歷代都難以沉底根除的遊牧民族問題,卻在清朝徹底的被解決了,清朝到底是憑什麼完成了這項壯舉?其實答案十分簡單。
一、轉守爲攻
自古以來,中原國家對付遊牧民族的主要方法就是修建長城,這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就一直延續下來的優良傳統。比較遊牧民族都是在馬上生存的民族,他們的軍隊大都也都是騎兵部隊,而騎兵可能在野外接戰時威力可怕,但是一旦遇到堅城厚牆之時,簡直就是狗咬刺蝟一一沒處下嘴的局面。
所以那時候的遊牧民族大都也只是來中原國家打打秋風,從來沒有長久逗留過。但是後來的遊牧民族不一樣了,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有了自己的規章制度,也正是長期沒有阻礙的縱容,讓他們發展成了氣候。這時候他們已經逐步真正的可以危機到中原國家了,單靠防守主動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勝利,最多也只是不敗而已。遊牧民族就算攻入中原失敗,也依然能夠回到本地休養生息,以圖來日捲土重來。

所以想要真正的打垮遊牧民族,只有主動出擊,打的他們無力進犯中原,才能永訣後患。而清朝顯然是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清朝時期,除了他們滿族本身,最大的遊牧民族就是遊牧蒙古族,而蒙古族的騎兵自古以來就聞名天下,尤其是在元朝,達到了頂峯。
其實滿清在入主中原之前曾經和蒙古族有着盟約,但是他們雖然曾經想過一起攻打中原,卻並沒有得到實施。之後滿清成功攻入中原,他們的盟約蒙古族其實並沒有得到一丁點的好處,所滿清的統治者對此也心知肚明。
他們防止蒙成爲清朝的隱患,清朝在征服喀爾喀蒙古將其收編爲蒙古八旗之後,從順治到康熙,再由康熙到雍正、乾隆,前後近兩百年的時間裏,對蒙古衛拉特諸部、葉爾羌諸部,以及後來崛起的準格爾汗國給予了持續且不遺餘力的打擊,最終完全征服蒙古諸部之後,才停止了武力征服的征程。
二、限制發展
其實除了清朝,早在漢朝漢武帝時期,也曾對遊牧民族發起了反攻,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其結果是,打跑了當時鬧得最兇的匈奴之後,沒多久又冒出了一個突厥,之後又有鮮卑,烏丸等遊牧民族層出不窮,就算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也完全不能真正扼制遊牧民族的發展,他們帶來的禍患還是源源不絕。
而在清朝的時候卻不同於此,他們知道歷史上遊牧民族的發展,一直是通過學習漢文化,和漢族進行融合,以提升自己的實力。再加上自清軍入關,本就是吳三桂這個漢人開門投降所造成的結果,有鑑於此,清朝就開始了限制蒙古等遊牧民族和漢人的來源。

首先,皇太極下令,關閉所有關外前往中原地區的關口,並且還規定了關外的人員想要進入中原只能經過山海關、喜峯口等有限幾個地方,並且在這些地方登記在冊,務必要記錄下所以進出的人員。
其到底有多嚴格呢?漢族的商人,出關和入關的時間都是要嚴格控制的,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返回就要以叛國罪論處。這樣一來首先就限制了漢人和遊牧民族的來往。
之後,滿清的統治者又規定蒙古等遊牧民族不得學習漢人文化,甚至禁止蒙古族使用漢字。蒙古人只能使用自己的蒙古語或者滿清的滿文,連公文也是如此。這一系列的針對政策,直接導致了滿清時期的蒙古長期沒有進步,只能一直處於落後的遊牧狀態。
試問這樣的國家又如何能對大清打來什麼威脅呢?
三、削弱分化
當然,光是限制發展還不夠,限制之餘還要對蒙古族的實力進行消弱和分化。
首先滿清在蒙古地區建立統治權之後,在蒙古族仿效自己的八旗制度,建立了盟旗制度,對蒙古族進行了分化處理。
將本就自由放牧而難以整合力量的蒙古族再次進行了進行塊狀分割,同時限制了他們各自的活動區域,禁止互相越界。如此一來就讓蒙古族之間變得鬆散,難以聚集力量了。
最高明是還是因爲這是一個陽謀。如此一來,能夠或得獨立自主權的人更多,能獲得權力的人更多,那麼他們知道負面影響,也壓根不會反抗。畢竟,能當一部之主的人,哪個願意在他人的屋檐下待着?

前面說的這是分化,至於弱化,清朝用的手段更加高明 ,蒙古族一向信仰利用喇嘛教,清朝便利用蒙古族的這種宗教信仰,在草原上極力推動喇嘛教,甚至不惜成本的自己出資建立了數萬座的喇嘛廟。
在那時候,男子當了和尚就不交稅,當時北方的生存環境本就艱難,不用交稅,還管喫管住。自然就對一些當年卻又生活困難的男子帶來了無盡誘惑,所以很多年齡正好合適,應該參軍的人地去做了喇嘛。
在加上雍正年間清朝還對蒙古族制定了減丁計劃,蒙古族每家每戶只能養育兩個孩子,多餘的孩子必須送到喇嘛廟中出家爲僧。如此一來,可謂是最大程度的限制了蒙古族人口的發展。
清朝這一系列的策略,即限制了蒙古與內地的交流和發展,也限制了蒙古族的戰爭人口,到清朝末年,蒙古族的人口從滿清入關時的1000萬人,逐步縮減到了不足一百萬,而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尚的,此時的蒙古族,也早已不復有成吉思汗時期的實力,且生產力極爲低下,只能依舊甘心成爲清朝的臣屬,畢竟無兵、無糧,還有人養着,如何會選擇去造清朝的反。
四、滿蒙通婚
前文說了,清朝的情況和中原其他國家不一樣一,清朝本身就是遊牧民族,所以對同爲遊牧的的蒙古而言,滿蒙存在着極大的互通及包容性。
早在清朝入關之前,滿蒙就早已存在姻親關係。在滿清入關之後,清朝統治者更是爲了極力拉攏蒙古,對蒙古貴族展開不遺餘力的世代姻親行動。

清朝不僅和蒙古通婚,建立蒙滿八旗,對蒙古貴族給予了實際的好處。滿蒙通婚不同於以往那些國家的聯姻,蒙古女人是可以當清朝的皇后,可以直接進入清朝權力的核心,比如清朝著名的孝莊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就是當時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
甚至於清朝的皇帝還被規定爲蒙古各部族的大漢,按照蒙古人的由來已久的傳統,反抗自己的大汗是死罪,這樣一來就很自然的加強了清朝對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管理。

結語
綜合以上四點,清朝纔在真正意義上,最終消弭了遊牧民族給自己帶來的威脅。這其實也是中原大一統王朝一直以來想做,但又都未能做到的。
只有同爲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清,從自身遊牧民族的角度,才能從根本上看到遊牧民族的威脅及弱點,並相應的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扭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受其擾的北方遊牧民族問題。

今古推薦一套好書,正版6冊 中國史記 三國、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絕對很有趣系列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故事 這個歷史挺靠譜 明朝那些事兒全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