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姜山鎮陸家堰村,曾是出了名的矛盾複雜村。2008年在外辦企業的姚宏法回村任黨支部書記,通過“組織引領、權責一致、承諾踐諾、民主參與”等方式,引導全村上下積極參下鄉村治理,形成了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良性循環的生動局面。村班子變成了百姓口中的頂樑柱,後進村蛻變成現如今的全國文明村。

陸家堰村的“黨建引領 契約治理——陸家堰村的治村之道”的經驗,昨天(11月4日)晚上搬上了浙江衛視時代先鋒欄目。

讓這個“矛盾複雜村”改頭換面?

原來是這樣...

2008年剛上任的姚宏法看到村裏垃圾遍地無人管、上訪戶吵嚷矛盾沒人化解,心裏不是個滋味,農村幹部有管村治村的義務,但爲什麼不好好履職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生意講究誠信、遵守簽訂的協議,那麼村幹部是否也該訂一個初心契約?

很快,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把眼見問題不作爲、私設“小金庫”亂作爲,對民生實事慢作爲的村幹部統統調整下去,物色推選作風正派、勇於擔當、年富力強的同志進班子。

緊接着姚宏法馬上着手解決幹部履責的制度問題,不僅貼出村黨支部和支部書記責任清單、年度任務計劃,還同步推出村幹部競職承諾、創業承諾和辭職承諾等“三項承諾”。

承諾,只是小引線;踐諾,纔是硬功夫。爲了解村裏的角角落落,每姚宏法每天都堅持晨訪夜巡,一家家走、一戶戶訪,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啓動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集體經濟項目。10年時間裏,全村綠化種植17300餘平方米,道路硬化4.2萬餘平方米,河道砌石3000餘米,新增監控43個、公廁3座、垃圾桶1000餘隻,將舊廠房、舊倉庫拆除改建成廠房,集體經濟年收入由6萬攀升至60萬,成功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

在姚宏法的帶領下,村幹部抱成一團、積極踐諾,形成了踏實幹事的濃厚氛圍。但是姚宏法認爲治理好一個村,還要想方設法把更多力量激發出來。

爲此,村裏專門登記造冊,按網格劃分成4支分隊,每支分隊都由村兩委成員任組長,黨員爲主、羣衆補充。黨羣志願者名單、身份、手機都在公開欄公開,並按日期輪值開展工作。志願服務的職責,也從最初的環境整治逐漸擴展到聯戶幫困、治水拆違、治安維穩等各項重點工作。

2015年春天,一份份“村民協議”發放到百姓家中,其中的權責規定讓人看了眼前一亮:“本人承諾積極配合本村關於垃圾分類、文明養犬、文明停車、門前三包、五水共治、杜絕違章建築等各項文明工作……如被三次警告成爲‘不合格村民’,則暫停村內各項福利待遇,並視情予以終止房屋租賃等”。

契約一出,立竿見影。發放到每家每戶的分類垃圾桶得到100%的規範使用,門前無違建、衛生整潔、設備設施完善等“門前三包”制度全面落地到每家每戶。一些農村環境衛生的“老大難”問題,在這樣的攻堅戰下也順利得到解決。

據鄞州發佈

原標題:“黨建引領 契約治理——陸家堰村的治村之道”經驗搬上了浙江衛視!

責任編輯 蔣飛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