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纔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在孩子成年後的婚姻中,孩子會重複自己觀察到的夫妻相處模式,因爲這就是他們觀察到的成長。我們看到每次羅楠楠產生了婚姻危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兒子,然後想到的是自己父母的感受,似乎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無論怎樣的家庭,孩子的人格特徵都是由父母塑造。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讓我們先把歷代心理學家枯燥的文字理論放一邊,從故事中去理解。

相信大家對於羅楠楠的婚姻不幸都是看在眼裏,痛在心中,任何人都會有一個疑問:

錢家母子這樣的欺負,她是如何容忍下來的?


我們看到每次羅楠楠產生了婚姻危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兒子,然後想到的是自己父母的感受,似乎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

她總是說錢程不關心自己,只關心他媽和弟弟,

我想說的是一個連自愛都稱不上的人,如何有勇氣去奢求他人的關愛。

這導致了她只要看到錢程一點點好的地方,都會欺騙自己,寄希望於一切都會好起來。

羅楠楠一味的縱容,忍讓,付出,纔是錢家母子喫定了她的根本原因。


如果結婚伊始,羅楠楠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一定可以少受十年的苦。從梅雅婷替好閨蜜出頭跟錢母爭論那個情節可以看出來,錢母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人,她的狡詐,自私,蠻狠,無理取鬧

都是被羅楠楠慣出來的。

錢家人在一次次地試探羅楠楠的底線,而羅楠楠一次又一次的退讓,直到退到牆角,退無可退。

羅楠楠不優秀嗎?就憑她獲得小學優秀教師的榮譽,她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她符合了國人對賢良妻子的評判標準。

居內,會做飯,做家務,會教子,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在外,工作上取得成績,同事間友好相處,賺的錢足夠還房貸和一家的開支。


可就是這樣一個在外人看來如此優秀的人,在婚姻中竟然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究竟是什麼原因?

從羅父羅母每次爭論的情節中,我試圖還原羅楠楠從小成長的環境。

小時候,羅楠楠生活在一個滿是爭吵的環境中,方秀瓊的強勢,羅建新的柔弱,當父母爆發爭吵時,最初她一定嘗試過勸阻,但爭吵依舊反覆出現,她只能獨自一人選擇躲避或視而不見。

這造成了羅楠楠退縮,忍讓和自卑的性格,她覺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贅。缺乏父母的讚美和認可,她從來沒有真正客觀地認識到自身也是有優點的。


在大學裏,青春靚麗的羅楠楠一定有很多男生追求過,她爲什麼不接受那些優秀的人,反而選擇了看起來最不起眼的錢程?

主動追求羅楠楠的男生一定是不乏讚美和熱情,這讓從小沒有體驗過這種感受的羅楠楠非常不適應,反而對只知道要求她做這做那的錢程青睞有加,

因爲她覺得這纔是她從父母那學到的正常的男人和女人相處的模式。

因爲自卑,她覺得被頤指氣使都是正確的;因爲自卑,她覺得自己就不配得到最好的。


最後,父母在不可調和中離婚了,羅楠楠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期待父母勉強在一起,還是期待父母早點離婚。

她不希望自己不幸福的童年經歷在兒子身上再現,她發誓要給兒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她告訴自己,爲了兒子,她可以忍受一切。

這就是羅楠楠的成長故事,你從羅楠楠的成長故事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不想申明夫妻間爲了孩子一定要維護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也不想勸過得不幸的夫妻就應該離婚。

父母纔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在孩子成年後的婚姻中,孩子會重複自己觀察到的夫妻相處模式,因爲這就是他們觀察到的成長。

你希望孩子今後會有什麼樣的生活,那就向他們展示出你所希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