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久以來隨着房價的持續上漲,不少人將買房的希望寄託於房價的下跌。那麼這個時候身爲員工的這個人如果想讓他和部門主管的收入差距逐漸減小。

長久以來隨着房價的持續上漲,不少人將買房的希望寄託於房價的下跌。因此在衆多的無房者當中,他們對於房價下跌的期許就非常的高了。可以說關於買房確實降房價是可以促進購房者買房的。但是買房畢竟是個人的事情。爲什麼非要與其他人的利益相掛鉤呢?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時入職的兩個人工作能力相差很多,在三五年之後。一個升職爲部門主管,一個還是普通員工。他們兩個人收入相差也比較大。那麼這個時候身爲員工的這個人如果想讓他和部門主管的收入差距逐漸減小。難道要寄希望於部門主管被降爲普通職員嗎?將自己的生活水平寄託於別人至少似乎是不成立的。這位員工只能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要麼也升爲部門主管的職位。要麼拼命努力拼湊自己的業績,實現收入上的大幅度增長。要麼跳槽去一個更好的單位。否則員工與部門主管之間的收入差異是無法填平的。

以上的道理套用到買房當中來也是一樣的。對於衆多的購房者而言,房價的水平其實是一樣的,並沒有說針對窮人就應該便宜一些,針對有錢人就應該貴一些。只要你選擇的是同一個樓盤,房價的起點就是一樣的。無非你買高一些,我買矮一些,你買大一些,我買小一些。我們總不能寄希望於給有錢人按全價售房,給自己按半價收房或者索性讓房價腰斬。

房子其實也是一種個人能力的象徵。有多大能力就買多大的房子,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兒。只有讓自己不斷地提高能力,才能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慾望。而並非是通過每天的幻想幻想房價會下跌幻想,有人會受到損失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爲前提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