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最美不過家鄉水,最親莫過故鄉人。我的家鄉雖然沒有什麼名勝古蹟,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但民風淳樸、村民安居樂業!我的家鄉就是位於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區的河大村,河大村是河道社區最大的村子,現在與西坡村合併,全村有876戶,3808口人,耕地5225畝,主產小麥玉米,以前村中人主要以建築業爲主,現在隨着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年輕人出門在外務工,只有一部分年齡偏大的人在家務農。

武功縣近代名人

焦易堂又名希孟(1879-1950),武功縣河道鄉河大村人,清末秀才,後又入北京中國公學政;法科學習,畢業後加入同盟會。並任武功縣勸學所所長,常常到各鄉里演講,宣傳人民自治、男女平等等新文化,勸導婦女放足,男子剪辮子。其間,焦易堂先生響應武昌起義,與張仲良等革命人士領導了武功光復。辛亥革命後,焦易堂先生任陝西同盟會幹事,陝西省議員和國會議員,他斷然拒絕了袁世凱高官厚祿的許諾,致力於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戰爭。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軍宣慰使,促使馮玉祥、嶽維峻等出師響應,使北伐取得重大勝利。焦易堂先生將自己的愛子步轅派回陝西,參加了靖國起義,步轅後在岐山戰鬥中爲國捐軀。

焦易堂先生從小酷愛中醫藥,任中央國醫館館長數十年。數十年間,他積極支持中醫,通過了《中醫條例》,爭取中醫藥的合法權利,保護和發揚了祖國傳統中醫學,倡導中西醫結合,共同發展。抗日戰爭期間,他先後在南京和其他地方成立中醫救護醫院和中醫醫務人員培訓班,爲抗日戰士提供無償的醫療服務。焦易堂先生多方籌集資金20萬元創辦了中華製藥廠,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家辦公現代化的製藥廠,1938年投入使用。1939年6月,製藥廠遭到日機的轟炸,一度停工,後來在陳嘉庚等愛國人士的支持下,製藥廠恢復生產,他們將生產的藥品全部捐獻給抗日前線。焦先生爲祖國醫學的發展和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爲我們後來者留下了寶貴的中醫藥財富。

1916年,焦易堂先生在上海謁見了孫中山先生,隨後祕密輾轉於廣州,上海,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向民衆宣講孫中山先生的救國政策並積極參加每一次的戰鬥。1919年,焦先生聚資印發20萬冊《三民主義》,極力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孫中山先生給予焦易堂先生高度評價:“易堂兄,秦中傑士也,爲國奔走有年,於民國創建頗有功焉。其爲人也,端直溫厚,不類近世子。”

1933年,焦先生與戴季陶、于右任、張繼等國民黨元老倡導科學救國,提高國民素質,力主發展大西北教育事業,興修水利,振興農業以濟民生。他們排除異議,多方奔走,創辦了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這所全國聞名的農業高等學府爲中國的農業興起和發展培養了千千萬萬的農業專家。並先後在本縣河道地區捐薪俸,辦起民生小學和民生中學。主持舉辦了全國首次武術考試和表演。1949年焦先生去了臺灣,1950年10月在臺北病逝,終年71歲。

[左思明、左信]左思明(1879—1927),左信(1882—1927)武功縣河道鄉河大村人。兩人幼年上過私塾,思明在長寧街作小本生意,因苛捐雜稅,生意蕭條而停止。左信對修理眼鏡有套精巧技術,人稱“眼睛客”。二左爲人俠義,有膽識。民國14年(1925)迫於時局動盪,二左組織本村“硬團”,思明任大法長,左信任二法長。次年,“硬團”組織擴大到長寧、貞元兩鎮許多村堡,積極投入與盤據在武功地區的黨海樓軍作鬥爭,幫助不少村堡成立了農民協會。民國16年(1927)3月,左思明、左信經吳德印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兩人領導的“硬團”稱北團,與楊致和領導的貞元等地的南團遙相呼應,抗擊黨海樓軍,取得多次勝利。同年5月,左信中黨海樓軍計,在和談中遭殺害,時年40歲。同年9月9日,思明率團在河道村公葬左信時,突遭黨海樓軍襲擊,於13日遇害,終年35歲。

_

河大村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九古會熱鬧非凡,上河道、西坡、長興、劉家、李家窯、八王等十三村村民都過此會,吸引了四鄉八鄰的人前來逛會,古會可謂盛況空前,遊人如織,儘管會期只有一天,如果唱戲的話從農曆三月十八下午開始一直到三月二十,天天如此,以前三月十八這天是石頭會,隨着石器慢慢退出農村市場,古會現在已成爲餐飲百貨娛樂爲一體的現代模式,貼近平常百姓生活。古會以村西頭的兩顆皁角樹爲中心,東南西北依次向各街道展開,各個入村路口都有賣麻花、甑(zèng)糕,食品的商販,爲上會的親戚買禮品提供了便利,只可惜那兩顆皁角樹隨着時間的流失,慢慢的枯萎了,留下的只是我們這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罷了!

近年來,我的家鄉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狹窄的公路變得更寬闊了。

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房,取代了以前破爛不堪的小平房。

現在走進我們村,村民的素質都跟過去大不一樣了,很明顯的亂堆亂放現象不見了。

那些田園風光,那些優美環境,那些誘人的果香,那些泥土氣息,以及那些勤勞的村民們,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下,一部分土地流轉給外村人或者外地人,他們在土地上大面積種植了獼猴桃、黃姜等經濟作物,現在已初具規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

這是《鄉村達人秀》在我村錄製現場部分影像。

現場人山人海,節目太精彩,紛紛拿出手機來拍照,錄像!

聽了這一番介紹,你大概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請你快到我的家鄉來吧!我的家鄉比我描繪得更美麗,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