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知道荊軻驍勇,悍不畏死,太子丹找到荊軻,並且厚待荊軻,希望荊軻入秦,去刺殺秦王嬴政,以造成秦國混亂,藉此保全燕國。而且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更多是出於私怨,不滿自己好朋友嬴政今天的地位,而且荊軻刺殺秦王,甭管成功與否,都給了秦國滅燕的藉口,這樣,只會加速燕國的滅亡,可見太子丹謀劃抗秦,何其之蠢。

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對於荊軻刺秦王,人們歷來的看法就是,讚揚荊軻的驍勇,敢孤身前往虎狼之秦刺殺秦王。而荊軻刺秦王失敗,也讓很多人覺得惋惜。荊軻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刺客,但是他卻差點兒改寫了戰國時代的歷史。但是,荊軻終究是失敗了,他雖然有勇氣刺殺秦王,但是也沒能阻止秦王一統天下。

而荊軻爲何又要去刺殺秦王呢?當然不是因爲荊軻自己活夠了,想去刺殺秦王揚名,還是受了燕國太子丹的委託。太子丹眼看着秦王滅了韓國、趙國,大軍殺到易水,馬上就要攻打燕國,十分害怕,這纔想起派人去刺殺秦王。因爲知道荊軻驍勇,悍不畏死,太子丹找到荊軻,並且厚待荊軻,希望荊軻入秦,去刺殺秦王嬴政,以造成秦國混亂,藉此保全燕國。

而荊軻崇尚的是那種所謂的俠氣,還有信奉士爲知己者死這樣的話,覺得太子丹厚待了自己,又把刺殺秦王這樣的重任託付給自己,是對自己的信任,這也才答應刺秦。只不過,不論是太子丹,還是荊軻,都把刺殺秦王看得太簡單了,最終荊軻刺秦王還是以失敗告終。而這篇文章,咱們從燕太子丹謀劃對抗秦國入手,探析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

  前言

荊軻刺秦王,源於燕太子丹謀劃對抗秦國,或者更確切地說,源於燕太子丹謀劃對抗秦王嬴政。因爲在嬴政執掌秦國大權之後,一心想着吞併其餘六國。而在進攻燕國之前,秦軍已經攻佔了韓國和趙國。太子丹本來是在秦國當人質,他更是私自逃回燕國的。而且太子丹和秦王嬴政,原先還是舊相識。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驩。及政立爲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看到嬴政自己這位老朋友又是滅韓,又是伐趙,燕太子丹心裏肯定不好受。爲何這麼說呢?因爲當年太子丹和嬴政都曾經在趙國當過人質,而且兩個人還是好朋友。可是現在呢?自己這位好朋友已然成了高高在上的秦王,而自己呢?還是人質,不過是從趙國當人質換成到秦國來當人質,而且決定自己這個人質生死的,還是自己當年的好朋友嬴政,太子丹心裏怎麼會舒服呢?

或許也正因爲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燕太子丹這才逃離秦國,回到燕國後,更想找個刺客把自己當年的好朋友秦始皇殺掉。當然,太子丹謀劃對抗秦王嬴政,也有爲保全燕國的打算,但是想着刺殺秦王這樣的昏招,會不會更多是出於私怨呢?畢竟從太子丹的狠辣來看,他要是在嬴政那樣的地位,野心可也是不小的,只是坑了荊軻罷了!咱們就從燕太子丹謀劃對抗秦國入手,探析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吧!

  第一,荊軻準備不足

荊軻刺秦王失敗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荊軻準備不足。爲何這麼說呢?因爲在荊軻和太子丹看來,只要到了秦國,假意獻上督亢地圖,然後趁機劫持或者刺殺秦王,就大功告成。他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也低估了入秦的風險,以及刺殺秦王嬴政的難度係數,結果在準備工作上,也就過於馬虎了。

《古文觀止·卷五·管晏列傳》記載:“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爲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叄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爲副。”

這就是荊軻刺秦王所做的準備,帶了一把淬毒的鋒利匕首,外加一個十三歲敢於在鬧市殺人的秦舞陽。可是結果呢?一到秦國就鬧出了大笑話。秦舞陽號稱燕國勇士,可剛一上殿,還沒見到秦王呢,就先嚇蔫兒了。看到秦舞陽的樣子,荊軻直接無語,想着自己還有從徐夫人那裏買的鋒利匕首,圖窮匕首見,刺殺秦王或許就能成功。

結果如何,圖窮匕見了,可連秦王嬴政一根汗毛都沒傷着,荊軻自己反而傷在了嬴政的劍下,最終殞命。咱們就從荊軻刺秦的這些準備上來看,一把匕首當武器,一個徒有虛名的秦舞陽當副手,荊軻可是被太子丹坑慘了。就真如他易水送別時唱的那樣,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了。這是給秦王千里送人頭去了。

當然,也給了秦王滅燕的藉口。畢竟,你燕國膽大妄爲,敢來刺殺我,那我還留你燕國幹什麼?太子丹給荊軻如此粗略的準備,去刺殺秦王,把荊軻坑了,卻也是把燕國自己給坑了,又能怨得了誰呢?

  第二,太子丹催促過急

荊軻刺秦王失敗的第二原因,就是太子丹催促過急。爲何這麼說呢?自從太子丹從秦國逃回來開始,他就想着急於刺殺秦王,先是找到田光先生,後來又通過田光先生找到荊軻。找到荊軻之後,太子丹就開始運用恩惠,感動荊軻,恨不得荊軻就立刻入秦刺殺秦王。一開始荊軻是不答應的,可禁不住太子丹不斷哀求,當荊軻同意刺秦後,太子丹又開始不斷催促荊軻了。

《三家注史記》記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爲治行。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

這個時候太子丹給荊軻準備好了匕首,又準備好了副手,就等着荊軻出發了。可是看到荊軻還沒有動身的意思,太子丹就急了,我給你做了這麼多準備,你荊軻是不是反悔了?可見太子丹這急不可耐的心理了,他原先厚待荊軻,其實不過就是臨時抱佛腳,用這些所謂的厚待,來換荊軻爲他賣命呢!

而眼見荊軻還不出發,太子丹應該覺得自己的買賣做賠了,真實嘴臉卻也顯現出來了。這讓人覺得可笑。荊軻去刺殺秦王,那可是去玩命,能不小心再小心嗎?可太子丹,顯然就覺得刺殺秦王就跟喫飯喝水一樣簡單,你荊軻趕緊去,別耽誤本太子的大事!好嗎?你太子丹就不用腦子好好想想,荊軻這一去還能回來嗎?

你太子丹是給了人家荊軻高官厚祿、美女珍寶和珍饈佳餚,可你拿這些是換荊軻的命啊!誰的命不只有一次,人家荊軻既然答應你去和秦王玩命,那人家不得仔細斟酌。可太子丹這麼一催,荊軻一怒之下是去秦國了,可是也正因爲這一催,讓荊軻急於求成,於是刺秦也就失敗了!

  第三,秦王嬴政驍勇

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第三個原因,就是秦王嬴政本身就是一位驍勇的君王,否則,這個君王又怎麼會有吞併六國的決心呢?在荊軻眼裏,他覺得只要避開那些保護嬴政的侍衛和臣子,那麼刺殺嬴政,還不就是手到擒來的事嗎?可荊軻恰恰就沒想到,嬴政本身就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人家的武藝不在你荊軻之下。

《資治通鑑·卷第七》記載:“負劍,王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匕首擿王,中銅柱。自知事不就,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遂體解荊軻以徇。”

感覺荊軻真的就是給秦王送人頭來的,不單只是送樊於期的人頭,更是送他自己的人頭。他圖窮匕見,還想着殺秦王呢?可是卻被秦王嬴政一個人輕輕鬆鬆解決。這是多麼可悲?因爲荊軻自恃武力,他臨死之時應該恨死太子丹了。太子丹,你太坑人了,你只說讓我來刺殺秦王,可你沒告訴我秦王這麼厲害呀!

而荊軻千里迢迢來到秦國,這是來刺秦王,還是把自己送到秦王面前,讓秦王用劍砍呢?荊軻死得有些憋屈。可太子丹也是啞巴喫黃連——有苦難言,他也不知道,嬴政自己幼時的好朋友能這麼厲害,不用人幫忙,就能輕輕鬆鬆解決自己好不容易派來的高手,這對太子丹而言,可真就是做了一筆虧到了姥姥家的買賣。

  總結

以上咱們從燕太子丹謀劃對抗秦國入手,探析了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要說這件事,也夠可悲的。燕太子丹爲了刺殺秦王嬴政做了多少準備,又找田光先生,又找荊軻,又封荊軻爲上卿,又送美女,又送金銀珠寶,還幫荊軻準備鋒利淬毒的匕首,還把個“勇士”秦舞陽派給荊軻當副手。

而荊軻呢?孤身入秦,圖窮匕見,眼看就要把秦王解決掉了,結果錯估了秦王的本領,反倒是被秦王拔出寶劍,砍瓜切菜一般,把自己給料理掉了。當然,這中間還搭上了田光先生和樊於期將軍的命,讓人甚是無語。要讓後人來評論,荊軻刺秦王,只能算是勇氣可嘉,但是這件事不可取。

因爲秦國已然有了吞併天下的實力,即便荊軻刺殺秦王,僥倖成功,可是,別的人繼承秦王之位,同樣燕國也難免滅亡的結局。而且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更多是出於私怨,不滿自己好朋友嬴政今天的地位,而且荊軻刺殺秦王,甭管成功與否,都給了秦國滅燕的藉口,這樣,只會加速燕國的滅亡,可見太子丹謀劃抗秦,何其之蠢!

參考資料:《史記·刺客列傳》《古文觀止·卷五·管晏列傳》《三家注史記》《資治通鑑·卷第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