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园居士去福建,擦着天台和雁荡的边走,经过天姥峰时,山下有一天姥寺,因顺路,就拐进去看了一会,只见寺门外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李白梦游天姥处”。俞樾其实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诗意的道路,但我在读“春在堂”所记这个情节时,却也与硕儒相左:删掉“天姥”二字是简洁了,此地为天姥山也可省略,但李白经常做梦、处处做梦,梦境最著名的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啊。

导读

从杭州的西陵渡出发,就踏上了那条著名的山阴古道,李白曾经从这里走去,而且留下了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杜甫、白居易、元稹、贺知章、孟浩然、孟郊、刘禹锡、贾岛、罗隐、温庭筠、陆龟蒙、皮日休等451位唐朝诗人,都曾经向这条山阴古道走去,而且留下了1505首美丽的唐诗。

这是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中国文化古道,为此我们特地邀请浙江著名作家陆春祥先生,带着我们重走一次这条浙东唐诗之路。

---------------------------

1873年春天,杭州西湖依旧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曲园居士、德清人俞樾尽兴游览后,转而取道南下——他要去福建处理家事。

在这位晚清硕儒的眼里,浙东诸山以天台、雁荡为最,但去游玩的人还是很少,其实从杭州出发,五天可到天台,八天可到雁荡,实在不算远。曲园居士去福建,擦着天台和雁荡的边走,经过天姥峰时,山下有一天姥寺,因顺路,就拐进去看了一会,只见寺门外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李白梦游天姥处”。曲园居士对寺里和尚说,不如删去“天姥”二字,只写“李白梦游处”。

俞樾其实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诗意的道路,但我在读“春在堂”所记这个情节时,却也与硕儒相左:删掉“天姥”二字是简洁了,此地为天姥山也可省略,但李白经常做梦、处处做梦,梦境最著名的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啊。

带你重走一遍,浙东唐诗之路

2019年2月22日,浙江台州,久雨初晴,天姥山云雾缭绕,群峦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

1.谢公屐

“天姥”因李白而大著名,但李白,却是追着谢灵运脚步而来的,他对谢家人有着天生的崇拜。

谢家人最有名的当数东山再起的谢安了,这位先生,放诞不羁,高才傲世,却也真是有才,以八万兵战百万兵,淝水之战中的淡定,唯宰相气度才能如此,这让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谢安为首的谢家人,简直就是人才的集聚高地,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丈夫王凝之,王羲之次子;谢道韫有七个弟弟,老小谢玄,本身就了不起了,淝水之战前敌总指挥,还有个了不起的孙子,这就是谢灵运,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凭借父辈的资本,家产丰厚,仆从众多。他最喜欢干什么事呢?开山挖湖,没完没了,他这是在营造心中的风景呢。他还喜欢翻山越岭,总是到那些险而远的地方去,哪怕千难万阻,他也要想办法去游玩。山水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的诗文,也就源源不断从心中流出。他引以为乐的事情,似乎就是山水了,别的什么也吸引不了他,即便做官,他也是一天到晚与山水为伴。

谢灵运有一首诗,题目挺长,《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可以看作是登天姥山的始祖诗:

攒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

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岺。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倘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长长的标题,涉及三个人名:谢惠连,从弟,比谢灵运小几岁;羊,羊璇之;何,何长瑜,都是名诗人,后人称他们为“谢客四友”。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他们三个人的。

这是一次出游记。据考证,这次出游的时间为元嘉六年(公元429)的某一天,起点为始宁山庄(今浙江嵊州三界镇与上虞东山交界处)。谢灵运抛却思念和悲苦,早上从清溪出发,沿着剡溪而上,从强口到天姥山,几十里路程下来,天已经黑了,那就住在天姥峰下吧,明天起来,就可以登天姥山了。天姥山虽不高,但也是值得攀登的,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高耸入云的高山,与天相接,也许,在云霓处,可以见到仙人,只是那样,我们以后就难以见面了。

古时的山路并没有那么顺畅,谢灵运就得为他的出游开山辟道。《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记载: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

看看,他竟然带着数百人,从他家的别墅开始,一路往临海方向砍山伐树,要开出一条方便行走的游道呀,弄得临海太守还以为是山贼聚集造反呢!

谢灵运知道王太守这种担心后,哈哈乐了,他赠了两句诗给王太守: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道开出后,总要享受的,他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他穿着特制的木头鞋子,鞋子下装着结实的木齿,更高明的是,这些齿可以拆卸,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真是又稳当又安全。这样的鞋子,就是“谢公屐”。

凭我年少时候经常砍柴的经验,上山,必须要有一双好鞋子。

我在新昌横板桥村的村文化礼堂内,就见到了陈列着的“谢公屐”,不过,这已经是改造过的鞋子了,用麻线织起来的底,鞋子沿圈都有小纽扣耳朵,用带子穿起来,穿上长袜,一抽紧,上山下山,都不会滑出。

去年5月,我和一帮朋友去上虞采风,到过谢安的东山,问起谢灵运始宁别墅的位置,都说不太清楚,但大范围应该就在上虞和嵊州交界的这一带。眼前青山绿水一片,始宁山庄一定在魏晋的时空里存在过。

2.天姥梦

俗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李白游天姥山,穿着谢公屐,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个长长的梦,著名的梦,这个梦做到了极致,将他当时的追求、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暂且析梦。我知道,我非专家,只能是浅浅的,表意的。

这场天姥梦,大致可以用下面几个场景拼接起来。

第一场景,梦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人们常说东海中有仙山,仙山在哪里呢?仙山一定在茫茫而飘渺的滚滚波涛中,那实在是太难找到了。越地人说起天姥山,说那里云彩斑斓,云雾忽明忽暗,或许就是仙山。这天姥山,高耸得一直连着天,比五岳还要高。它附近的天台山,即便有四万八千丈,也像要倒向东南方一样。

第二场景,登山之前: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越人们的传说,就是我追逐的方向。关山重重,阻挡不了我矫健的身影,我自由飞翔,半夜就飞过镜湖上空,朝下看一看,嘿,那湖面上有个移动的影子,我知道,那一定是本尊的身影,接着飞,飞呀飞,剡溪就到了。嗯,那个地点,就是谢灵运住过的别墅,他们谢家人一直在那儿隐居着,不过,今天看来,有点荒凉,只见清溪长流,茂林修竹,空谷中,偶尔传来几声猿猴的清啼。

第三场景,登山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大段描写,中心就是穿着谢公屐登天姥山沿途所闻所见。

好不容易得来的珍贵机会,必须起个大早,天还没大亮就出发了。这鞋子,设计得真是科学,上山一点也不累,没多少工夫,就到了半山腰,天鸡勤奋报晓,海上日出红火。天姥山处处美景,眼睛来不及看,看岩看瀑,看花看树,看云看雾,看鸟看猴,一会儿工夫,哎,怎么回事呢,天都已经暗下来了,时间在天姥山,短成了针,可梦中人还是兴致勃勃。精彩的场景来了,前奏是,飞瀑激荡起的流水声轰鸣,间杂着怒吼的熊声,间或还有龙的长鸣声,忽然,电光闪闪,雷声阵阵,整座山在颤抖,整个森林在战栗!什么情况?有什么事要发生了吗?嗯,是神仙们要来了。石洞门慢慢打开,里面呈现了另外一个时空:蔚蓝的天空,耀眼的日月,金银宫阙,深不见底。神仙的排场好大,彩虹是他们的衣裳,风是他们乘坐的马匹,老虎来鼓瑟,鸾鸟在驾车,仙人们成群结队,身影密密麻麻。

第四场景,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是梦总要醒的。而美梦好梦,常常是在最精彩的时候断片,这个我也有体会。美梦醒来,都有点恍恍惚惚,摸摸头底下的枕头,摸摸身底下的席子,那些美景,去哪儿了呢?想着想着,不禁长叹数声,罢罢罢,都是梦。

第五场景,梦后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所谓世间快乐,也不过如梦中所遇,自古以来,所有的事情,都如东去的流水一样,再也不回头。远去的朋友呀,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还是该怎么地就怎么地吧,将白鹿备好,一不开心,随时就可以出行,那些名山大川,一定能帮我们解除心中的忧愁,我等之人,怎么可能弯下腰来侍奉那些权贵而让自己不开心呢!

原来,做梦只是由头,他是以此梦来送别朋友表明心志的。

李白本无意于官场,但朋友热情推荐,他于是满腔豪情入长安,想好好作为一番,不过,他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不会得意于官场。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今山东)老家。还是远游去吧,《别东鲁诸公》,或者,《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这首诗的另外两个别名,就可以清楚见到,别,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

带你重走一遍,浙东唐诗之路

游客正在观看李白书迹《上阳台帖》

带你重走一遍,浙东唐诗之路

李白书迹《上阳台帖》(局部)

3.天姥山

现在我们来说天姥山。

天姥山在现今的绍兴新昌县东南五十里,东接天台华顶,西北连沃洲山。明万历《新昌县志》云:天姥高三千五百丈,围六十里,层峰叠嶂,千态万状,最高者名拔云尖,次为大尖、细尖,其南为莲花峰,北为芭蕉山,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

谢灵运的登临海峤诗,第一次出现了“天姥”,为什么叫这个名呢?

新昌学者竺岳兵说,天姥,指的就是西王母,“母”与“姥”同音同义。

东汉的时候,佛法西来,发展势头迅猛,严重冲击着中国的本教——道教,道教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载体来宣传自己,重要神仙领袖西王母的传说逐渐从昆仑传播到了东方沿海,她掌管仙籍,众仙都有点憷她。《后吴录·地理志》载:“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谁在唱歌谣呢?一定是西王母啊,她是在称颂这座山,歌谣就是唱给玉帝的情歌。

李白在做有名的“天姥梦”以前,数十年前,其实已经到过天姥山。

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他第一次登天姥山,有《别储邕之剡中》诗为证: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深秋的季节,他从广陵(今扬州)出发,从水路进入会稽,两岸的景色就不用细说了,竹茂林深,溪水绿漾,波平如镜,荷叶散香。他要在天姥山上找一块仙石,躺在那上面,看满山红枫,看飞鸟流云,过他的神仙生活。

另一位叫李敬方的诗人,有一首《登天姥》诗,不如李白的奇思妙想,却是实实在在的天姥展现:

天姥三重岭,危途绕峻溪。

水喧无昼夜,云暗失东西。

问路音难辨,通樵迹易迷。

依稀日将午,何处一声鸡?

这就是一般的登山了,不过,景色依然吸引人。新昌的文史专家告诉我说,李敬方这首诗的天姥山起登点,就在今天的横板桥村。现在,村里还有太白庙,莲花峰下,还存有占地近百亩的天姥寺遗址。俞樾进去看过的“天姥寺”,应该就在此处。

诗人们所有足迹都充分指证,横板桥村,是唐代诗人们登天姥山的一个重要驿站。

己亥春日的一个午后,我到了天姥山脚的斑竹村,走谢公古道。其实,谢公古道,在横板桥村的天姥寺遗址就有,斑竹村和横板桥村都在天姥山下,相距不过十来里路。长长的古道,保存完好,一直通往临海,沿途还有威震关、黑风岭,都清晰可见。

谢公古道,自然以谢灵运命名。谢灵运带着数百人上山伐树开道,就经过这里,现在,斑竹村还保留着完整的一千多米长、约两米宽的驿道,村里人说,先前,古道两边,有不少的客栈、驿铺,挺热闹。

显然,斑竹村人是真正理解了唐诗。

谢公古道的两旁,一幢幢房屋的白墙上,一首首唐诗极其醒目。他们甚至将诗刻在酒坛上,竹简上,木匾上,方砖上。四百多首唐诗,将谢公古道装点得诗韵芬芳。

陆春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3月29日 04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