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問題專家:醫療系統薄弱的農村或成爲疫情暴發點

在全國封鎖的情況下,大量流動的印度貧困人口是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戰。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疫情發展與防控形勢備受關注。截至4月9日9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5916例,其中死亡178例。考慮到印度國內的人口密度、醫衛資源,以及原本就已惡化的經濟等現實因素,其未來防控形勢難言樂觀。

3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情況計劃主任邁克·瑞安(Mike Ryan)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對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決定性勝利,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印度控制該病毒的能力。

印度疫情的實際情況如何,21天“封國”能否見效,是否會成爲世界疫情新的“震中”?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慈善家》雜誌近日專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教授。

社區傳播是更大的風險所在

《中國慈善家》:目前印度新冠疫情的實際情況如何,呈現出哪些特點?

林民旺:1月30日,印度在喀拉拉邦發現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隨着2月中旬3例患者的治癒,印度着實平靜了一個多月。3月4日,是印度疫情加劇的重要轉折點,當天確診病例由7人迅速增加到26人,主要是來自歐洲的輸入病例。之後就一直保持着緩慢增加趨勢。3月20日之後,除了3月24日和30日爲37人,印度每日新增的確診病例基本處在50人以上。

4月1日之後,印度每日的確診數暴增,每天都在500多例以上。4月8號已經確診5289例,死亡172例。疫情基本上擴散到全國,現在只有錫金邦、那加蘭邦和梅加拉亞邦尚未發現確診病例,其他的地方邦都已經出現新冠肺炎確診者。最爲嚴重的是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德里和喀拉拉邦。

目前,確診病例增長很快,病毒擴散很快,已經由輸入傳播進入社區傳播階段。但是,印度的感染者死亡人數不算多,就是說,相對而言死亡率不是很高。

《中國慈善家》:新冠疫情在印度暴發後,印度政府和衛生部門主要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實施21天的“封國”。目前來看,這種措施效果如何?

林民旺:印度疫情暴發後,莫迪政府採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態度,顯然比美國、西歐國家要堅決果斷得多。武漢封城後,印度立即就停止了對中國公民的入境簽證。日本、韓國和伊朗暴發疫情後,印度也立即停止了來自這些國家的簽證。3月24日晚,莫迪電視演講中宣佈自3月25日零時起全國封禁21天,措施之嚴厲和果斷,至少部分顯示出印度政府的管控決心。

隨着新增確診病例的快速增加,印度大致也吸取了中國的經驗——“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宣佈對約4萬個火車車廂進行改造,用於安置輕症患者,印度軍隊也加入到了新冠疫情的鬥爭中。

封禁政策的效果取決於它的目標,印度現在已經大致摸清哪些區域是疫情的重災區,接下來就是分區施策。另一方面,全國封禁有助於抑制疫情的傳播,給印度政府足夠的時間去進行各項準備,例如醫療物質的採購等等,同時也提高了印度整個社會對疫情控制的認識,在野的國大黨也表示要同政府一起努力。

《中國慈善家》:4月7日印度衛生部稱,印度已結束本地傳播階段,即將進入“需要遏制的大規模暴發階段”。爲什麼最近新冠病例突然增加,未來印度疫情面臨怎樣的風險?

林民旺:這幾天的病例突然增加,是因爲檢測數量上來了。3月份的時候,印度每天實際上檢測24份,後來每天能檢測2000份。到4月8日左右,印度基本上一天能夠檢測1萬份,預計下週會增加到2萬份。接下來,有望一天能檢測10萬份。也就是說,病例增加不是因爲病毒傳播加快,而是檢測能力跟上來了。

未來印度面臨的疫情風險很多,印度擁有13億人口,城市人口數量多、密度大,還有衆多貧困人口,宗教、種族情況複雜。這些都是印度面臨的挑戰,包括它的社會政策,沒有工作的人要喫飽飯。現在,印度疫情已經進入到社區傳播的階段,這是更大的風險所在。未來疫情發展更關鍵的決定因素是,21天的封禁結束之後,印度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來繼續管控疫情。

醫療體系難以支撐疫情大暴發

《中國慈善家》:印度的醫療衛生條件和防疫能力,能否應付目前的疫情挑戰?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疫情在貧民窟蔓延,這給防控帶來哪些挑戰?

林民旺:印度的醫療條件和反應能力是比較弱的,這也是大家對印度疫情擔心的主要原因。據印度中央衛生情報局數據,印度共有23582家政府醫院,提供逾70萬張牀位,但有超過43萬張牀位都集中在城市的3700多家醫院中,現在也是擠滿了各種病人。孟買人口有1800多萬,但是呼吸機只有400多臺。

75%的醫院都屬於私立,人均牀位本來就少,再加上動員私立醫院參與到疫情抗擊中也有很大難度。迄今爲止,印度還尚未出現搶購物資和醫療資源擠兌的現象。但未來如果印度疫情出現大暴發,其醫療體系恐怕難以支撐。

4月1日,孟買貧民窟塔拉維出現首例確診病例,至今已有4人被陸續確診,其中兩人死亡。現在印度官方的說法是完全在掌控之中,因爲封禁政策把病人隔離出來了。但實際上,這也預示着印度的疫情擴散已經進入到社區傳播的階段了。這些貧民既沒有對外旅行的歷史,也不知道他在哪兒接觸的病毒。這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貧民窟裏,醫療衛生和各方面的條件都很糟糕,所以接下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中國慈善家》:印度的治理體系對疫情防控產生什麼影響?疫情惡化是否會引發新的社會和政治矛盾?

林民旺: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地方和基層公共事務具體執行,跟這個邦的治理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每個邦的治理能力差別很大,它取決於這個邦由誰來執政,以及與中央政府的關係。現在,印度大部分的邦是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執政,動員能力還比較好,有些邦是印度國大黨(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或者國大黨的盟友執政。當然,各黨派和各邦都會努力應對疫情,但是治理能力肯定會有差異。現在來看,喀拉拉邦就是做得比較好的,比如它的免息貸款政策、社會救濟政策等等,雖然它的疫情狀況也很嚴重,但是增長趨勢已經開始減緩了。

印度宗教、種族構成複雜,疫情中矛盾有可能會加劇。3月中旬,達瓦宣教團在印度德里尼扎穆丁地區舉辦了年度集會。印度衛生與家庭部聯合祕書拉夫·阿加瓦爾(Lav Agarwal)說:“因爲尼扎穆丁事件,病例數目激增。”據印度媒體報道,達瓦宣教團聚集之後導致疫情加劇,30%的新增病例是在宗教集會引起,疫情擴散到17個邦。疫情擴散歸罪於穆斯林,這可能會加劇宗教矛盾。

流動的貧困人口是最嚴重的問題

《中國慈善家》:疫情對印度經濟和民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印度的民間組織和公益機構在抗擊疫情中有哪些表現?

林民旺:印度的疫情對經濟和民生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實際上,疫情加劇了印度從去年開始的經濟下滑趨勢。這對民生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尤其是失業問題。非正規部門從業的人都是短工,沒有固定的僱傭合同,有的甚至是打日工,每天干完活纔有飯喫。所以失業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災難。

在全國封鎖的情況下,大量流動的貧困人口是最嚴重的問題。幾百萬人沒了工作,衣食無着導致大量城市貧民,不得不選擇步行返回農村。根據印度勞工權益組織的估算,印度約有1.2億名農民工,很多人擔心流動的農民工中已經出現了感染者,他們回到農村後大量聚集,可能會間接導致疫情擴散,醫療系統薄弱的農村將會成爲疫情的一大暴發點。

印度的民間組織、公益機構是比較發達的,還有它的宗教機構,提供很多基本的民生的保障,在社會救濟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現,無論是印度教還是錫克教。印度的很多名人,在疫情中也都自發捐款,參與公益的救濟活動。

《中國慈善家》:印度是否會成爲全球疫情的“震中”,這對世界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林民旺:印度是否成爲世界疫情的“震中”,這個現在不好判斷。我認爲,等到4月14日封國21天結束之後,纔會看得更明白。個人覺得,印度感染1.3億人的概率不是很高。有理由相信印度的確診數還將大幅上升。但是,疫情狀況發展到像美歐那樣的“慘烈”程度,可能性也許不高。

但是,印度疫情如果大暴發,確實對鄰國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爲現在已經有鄰國從印度輸入的病例,像不丹、尼泊爾的感染者,都是在印度感染後輸入到這些國家的。現在印度周邊國家的政策就是,儘量切斷或減少人員往來。

印度畢竟是一個大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五,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IT、軟件、醫藥等產業都比較發達,消費市場龐大。所以,印度疫情對世界經濟發展肯定會產生影響。比如,印度實行醫藥禁止出口之後,美國立馬就要求其放開,因爲美國對印度的藥品有很大的依賴。至於其他方面,還有待於繼續觀察。因爲對於印度來說,疫情還沒有充分地展開,不宜過早下結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