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宋鴻兵

學員提問:

中國有句老話叫“同行是冤家”,請問在西方,同行之間的競爭是否有“底線”,是否有“邊界”?是政府控制還是行會控制?應該如何理解西方商業文化中的“自由競爭”?

宋鴻兵老師:

我之前看的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老中醫》,講的就是一個典型的“同行是冤家”的故事。故事中很多上海當年的老中醫,每個人都有一套祕方,誰也看不慣誰。各家之間當然有一些合作,但也有很多競爭,有些競爭甚至可以說是不擇手段。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我認爲原因是中國缺乏強有力的行會體系。從《老中醫》這個電視劇反映的現象,可以看出中國當年的行會制度。雖然《老中醫》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代,但是表現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從歷史上看,中國的行會制度一直是比較弱的,因爲歷史上的中國政府既是行政機構,又是司法機關。凡是有了官司,我們都會去找政府要求裁決。

宋鴻兵:潑髒水、黑公關,“同行是冤家”註定競爭無底線?

所以中國的行會組織從來沒有獲得過一個行業真正的統治權。行會沒有立法權,也不能夠控制官府,相反它必須要服從官府,這是中國歷史上行會制度一直不夠發達的原因。導致到了今天,行業之間相互制約的種種規章制度都沒建立起來。比如電商,阿里巴巴與京東還有其他電商之間,因爲沒有一個有強制力的組織來約束,大家一定是死磕到底,鬥到最後魚死網破,或者出現問題之後,再由政府出手干預。

但在西方,因爲有強大的行會傳統,所以不會出現這種惡鬥。中世紀的行會具有極大的權力,部分情況下可以直接控制政府,甚至政府本身就是由行會的人構成的,市長同時也是行會首領,由行會來制定所有的規章制度,行會還有自己的法庭、軍隊、監獄。如果違反行會的規章,輕則驅逐出境,重則打進大牢,更嚴重的甚至可能被處以極刑。

行會制度在西方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淵源,它對西方的商業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比如我之前看到一些德國的報道,企業之間自發組織的行業協會,即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很強大的約束力。而不是像我們國內很多行業協會內的公司,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根本不會跟行業協會打招呼。只是在需要獲取信息,或者需要行業協會出面跟政府打招呼,或者找政府要新政策的時候,纔會去找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對這些企業幾乎沒有約束力。

宋鴻兵:潑髒水、黑公關,“同行是冤家”註定競爭無底線?

佛羅倫薩蘭納行會( Arte della Lana,羊毛行會)

我們在談到市場經濟的時候,不能光是考慮抽象的市場競爭,需要考慮“市場組織者”的作用(編注:詳見鴻學院核心課第7節《市場的進化1》)。

市場組織者控制着貨源、渠道、資金和規則,因而對供求關係和市場價格均發揮着影響力。不同的市場組織者對供求關係的影響方式存在着差異,決定了社會資源配置的特定優先順序,因而必然產生市場模式的多樣性。如美國是自由企業型市場經濟,德國和北歐採用了社會市場經濟,日本是政府企業合作型市場經濟,中國是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所以西方商業文化中的自由競爭,其實是在行會領導下的自由競爭。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