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生活中,因困苦而受辱這不是真的羞辱,自己不知發奮努力而被辱纔是真的羞辱。得到了功名利祿,也無需自滿、高興,能夠忘掉功名利祿,時時刻刻地保持着審慎、進取的心,這纔是真的快樂。

1.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選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荀悅列傳》。得到與失去都是短暫的事情,但是榮辱,卻是長久的。

2. 甚富不可使,甚貧不知恥。

選自《管子·侈靡》。過於富裕的人會不聽使喚,過於貧窮的人會不知廉恥。有錢的富人認爲用錢可以辦成一切事情,他們只會用錢來驅使別人,而不願意聽從別人的命令。而過於貧窮的人,在利益的誘惑下,會去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就會危及到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利益。

3. 莫以孤寒恥,孤寒達更榮。

選自《讀友人詩》。不要因爲自己的貧寒而感到恥辱,要知道這樣的人,一旦有所成就,會更加光榮。

4.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選自唐·魏徵《羣書治要·韓子大體》。魏徵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諫臣,向來以直言敢諫著稱。一個人的榮辱得失,是取決於自身才能,和旁人關係不大,所以在遭遇挫折時,不要逃避,應勇於承擔責任。

5.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選自《易經·繫辭上》。說話做事,是君子處世的關鍵所在。言語一旦說出口,就會成爲事情成敗、人身榮辱的主宰。

6.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選自《管子·牧民·國頌》。糧倉中的食物充足,百姓便會知曉禮節;人民豐衣足食,就會通曉榮辱。

7. 困辱非憂,取困辱爲憂;榮利非樂,忘榮利爲樂。

選自北宋·張載《正蒙·有德篇》。受到屈辱,不必去擔憂,而自取恥辱,才值得人們去擔憂。功名利祿並非真正的快樂,而是忘掉榮耀利益,纔是真正的快樂。

8. 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選自晉·陳壽《三國志·王昶傳》。使人擔心的是人們只知道前進,而不知道後退,只知道索取,卻不懂得滿足。因此,纔會受到侮辱的牽累,而最終有悔恨遺憾。這句話說明做事要講禮節,知曉榮辱。

9. 寵辱憂歡不到情,任他朝市自營營。

選自唐·白居易《城東閒遊》。得寵也罷、受辱也罷,憂愁也罷、歡喜也罷,這些都不會影響我的閒適心情了;任他們這幫人在官場、市場裏去奔走、競逐、鑽營吧。詩句表示作者已看淡名利得失,寧願遠離喧囂而守住內心的寧靜。

10.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喫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選自清·河南內鄉縣縣衙三堂的楹聯。得到一個官位沒什麼可榮耀的,失掉一個官職也沒什麼恥辱的;也別說官員沒多大用處,各地方的治理全靠官員;官員們實質上喫的是百姓供的飯,穿的是百姓供的衣,別以爲百姓可以欺負,說到底自己也是個百姓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