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资深媒体人、生活美学家、食器收藏家、京城著名家宴“河马食堂”主人。@河马食堂

河马不知不觉在十几年间收藏了几千件日本作家的食器作品。他总以为自己上辈子就是个做盘子和碗的匠人,不然今生怎会看到美的器具就心生欢喜。

他总要认真研究怎样的料理才配得上这些心头挚爱。这些带着爱与梦想的料理,也寄托着河马对食器和食物造型美感的不懈追求,希望能让他亲爱的朋友们感受到这些食器为料理和家宴带来的熠熠光彩。

.01

日本有很多剧集和电影都充满了温情,大多都可以被归类为“治愈系”,是我很喜欢观看的类型。

这些年陆陆续续地收集了很多,除了电子文档,更是收藏了不少DVD。

要说我最喜欢的,实在是很难选择。随便一想就能想起很多,比如《料理仙姬》《海鸥食堂》《眼镜》《南极料理人》《步履不停》《深夜食堂》《母亲水》《孤独的美食家》《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山中的汤姆先生》《小森林》系列,等等,我想其中很多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在这些影视作品当中,有很多都和美食有关。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食物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尽管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主要角色,但你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些演员在此类型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有他的身影。比如光石研,不是那么耀眼的存在,但他的出现总是那么合理,恰到好处地让你觉得温暖 — 《眼镜》里那个海边旅馆的老板、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里的邻居等。在你回想起这些影视作品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存在不可或缺。

.02

而蛋料理也类似于这样的角色,我们从小吃到大,喜欢吃,爱吃,它是重要的补充营养的食材。但它好像只有在没有准备好其他食材,或者想偷懒的时候,才会作为主角出现在某一餐的主要位置上,化身成开水蛋、番茄炒鸡蛋盖饭、剁椒蛋炒饭。

而大多数时候,它都安安稳稳心甘情愿地充当着餐桌上的配角。

我想可能除了过敏,或者因为信仰,以纯素为饮食标准的人群之外,所有地域的人类生活中,蛋料理都会存在于各自的食谱当中。

.03

以我的家乡贵州的饮食习惯来说,蛋料理也同样无处不在。出于对早上要吃得好的信条,大人们都会用加食鸡蛋的方式来增加营养。

早上在家吃饭时,会炸几个鸡蛋,在煮面条的时候卧在碗底。外出吃早点的,也都习惯在米粉、米皮里边加个荷包蛋。赶上在摊头上吃热茶汤时,会让老板加个生鸡蛋进去,上下搅动,立刻就能通过滚烫的茶汤让鸡蛋变熟。加上油炸的馓子碎、葱花,滴上几滴熟菜油,就是一碗又好吃、又营养的地方小吃了。

中午来不及做大餐,只能随便炒几个小菜的时候,妈妈也忘不了拿个小碗用温水加点猪油,调两个鸡蛋放到蒸饭的锅里,给孩子们做个鸡蛋羹。偶尔“厌食”,妈妈就会淋上一点酱油,逼着你把一碗鸡蛋羹都拌着米饭吃完才罢休。

比较正式的晚饭中,家里常做的农家糍粑辣椒红烧肉里,也会加上几个煮鸡蛋,完全吸收了汤汁的鸡蛋只要一上桌,保准比红烧肉还要受欢迎。而醪糟鸡蛋则更多的作为孕妇专享食谱出现。

逢年过节之际,蛋料理就更是搭配在各种菜肴当中的明星配角,出演着一个个默默无闻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老妈每年春节都会炸上一盆酥肉,让整个春节期间都能用到,煮火锅的时候吃,烧菜的时候吃,鸡汤蒸酥肉的时候用,炒糖醋酥肉也用。而这道炸酥肉的粉浆就必须要加入大量的鸡蛋才会酥脆喷香。

煎蛋皮和蒸蛋饺则又是外公还在世时,每年都要给女儿们送来的常备菜。

.04

其实很多食材的料理方式大多相同,但不同的地域使用习惯在“相同”的基础上,又会有很多有趣的差别。

拿我们遵义人的烹饪习惯和日本家常料理的常用方法做个简单的对比吧。遵义人在炸酥肉做粉浆的时候要用鸡蛋,炸南瓜花、炸藕、炸蔬菜时用的粉浆也要放鸡蛋,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日本人炸天妇罗的时候,其中用的粉浆也要放鸡蛋。

但更多的是一些不同的使用方法。比如我们煎蛋皮,大多是切丝后,用尖椒丝来炒,而日本家常料理中则大多用来作为撒在散寿司上的配料 ;比如我们蒸鸡蛋羹就简单地调好蛋液后放到蒸饭的锅里蒸煮就成,而日本人则在鸡蛋羹中加入了高汤、鸡肉、虾、香菇等,色香味更加丰富 ;我们的红烧肉里加入白煮蛋或者虎皮炸蛋等,做好就是一大锅,而日本人在烹煮大块的肉类料理时,则会把一个水煮蛋切半后放在旁边,撒上芝麻,就又多了一个配色的功能。

.05

我想你应该也发现了,在这些不同的料理方法当中,鸡蛋几乎都乖乖地充当着一个配角的角色,不喧宾夺主,但又为各种料理增色不少。

所以在美食界,鸡蛋绝对是一种有实力做主角,但却更擅长令其他主角绽放光彩的美妙食材。

河马新书丨《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乐生活第三本MOOK杂志书

食 盐 Salt  #03

《蛋的料理》

全网各平台热卖中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淘宝|当当|天猫|京东|亚马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