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概括

根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2018年10月,本月新粮上市进度偏慢,基于减产的预期以及中储粮陆续启动新粮收购工作,市场主体都对后期存涨心态,基层种植户惜售,新玉米有效供应偏紧,产地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持续上调,提振玉米现货行情小幅偏强震荡,全国现货均价月环比上涨0.53%。

根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2018年10月份国内豆粕月度均价 3473元/吨,环比暴涨187/吨,涨幅5.69%。上半月与下半月国内豆粕市场的走向完全就是一道分水岭,因美豆上涨、人民币贬值以及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国内豆粕库存连续五周下降等利多因素刺激豆粕现货在上半月持续疯狂上涨,14日开始利空消息叠加而至,鉴于对贸易战后期供应减少、成本不断上涨的各种担忧,工厂对粕价坚挺的态度非常明显,但无奈于国内利空云集,豆粕行情妥妥的回落了半个月。

图表:2018年10月中国玉米月度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备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图表:2018年10月中国豆粕月度均价走势统计(单位:元/吨)

备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二、市场分析

1、玉米方面

收割延迟新粮集中上市推后

本月东北产区大部分地区玉米成熟期和收获期明显偏晚,月内又出现雨雪天气,影响新粮收获上市,新粮水分普遍偏高,市场主流流通为拍卖粮。截止本月底2018临储玉米总计投放2.2亿吨,总成交10014万吨,总成交率45.5%。

本月新季玉米继续收割上市,北方港口新粮到港数量不稳定,仍以陈粮陆续到港为主。截至月底北方港口库存总量环比明显下降,共计260万吨。

华北产区山东、河北地区新作存减产预期,且河北新玉米尚未大量上市,新粮上市量不足。粮源入关的运输成本上涨,拍卖粮到货相对偏紧。

北港发运成本上升,南方港口到货船期减少,库存继续下降,截止本月底蛇口港库存总量约62万吨左右。陈粮持续供应且新粮上市继续,销区市场供应面相对宽松。

建库需求趋强

东北地区各地深加工企业均挂牌收购潮粮,新季玉米购销尚未大规模展开,大多企业仍使用临储玉米,企业备库陈粮积极性提高,拍卖成交大幅提高。

新粮集港数量相对不足,北方港口等待发运船期增多,贸易商提价收购。

华北产区种植户惜售心理趋重,本地新粮上量较少,贸易商囤粮挺价心态较强,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量不足,收购优质玉米积极性高。

南方港口市场购销相对清淡,饲企仍持有观望心态,对现货的采购较为谨慎。南方销区资金短缺加上新粮上量较少,企业备库心态谨慎,用粮企业持观望心理居多。

2、豆粕方面

国庆节及节后一周国内豆粕疯狂上涨

国庆长假期间,豆粕实际上是继续上涨的;节后一周,因美豆上涨、人民币贬值以及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国内豆粕库存连续五周下降等利多因素刺激豆粕价格继续上涨,但在周三开始市场有所降温,传言中美两国元首将在11月底G20峰会上可能会达成协议。总体上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综合调查,截止10月13日全国豆粕日度均价高达3632元/吨,较9月末上涨105元/吨。

14日开始国内豆粕开始回吐此前涨幅

因非洲猪瘟快速扩张令国内豆粕需求降温、贸易战压力下后期供应减少、成本不断上涨的各种担忧,工厂对粕价坚挺的态度非常明显,从14日开始回落直到月末29日时间里,大多仅以偏弱调整为主,直到月末30和31日,行情跌势开始加大。

非洲猪瘟肆掠 降低蛋白饲料用量 国储将大量放豆等因素致月末豆粕跌势加大

目前,市场已经出现50例非洲猪瘟疫情。受此影响,养殖户出栏积极,生猪存栏减少,补栏积极性不高。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9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8%,同比减少1.8%。其中,能繁母猪环比减少0.3%,同比减少4.8%。另外,水产养殖进入淡季,豆粕饲料需求不佳。

10月30日,近期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新的饲料蛋白标准,猪鸡低蛋白配合饲料团体标准等两项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减少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用量。“据测算,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约1100万吨,带动减少大豆需求约1400万吨,这将影响豆粕需求。据悉从11月1日大型饲料厂开始执行新的低蛋白标准。目前,豆粕与杂粕的价差扩大,豆粕在饲料生产中被替代,一些大型饲料厂开始调整配方,菜粕、棉粕等杂粕的添比提升,猪料中菜粕的添比从3%升至5%,甚至8%,水产料中菜粕的添比也从25%升至35%。替代品添加比例提升,豆粕的消费空间被压缩。

最新消息,中储粮计划在 2019 年年初对部分油厂释放储备大豆,以应对南美新作上市前的供应紧缺。预计500万—600万吨大豆在2019年1—2月流入油厂,随后的4—5月,南美新作就会集中上市。若国储大豆流入压榨市场,国内大豆供应紧缺压力将小于预期。此外,我国将取消印度菜粕进口禁令,不少企业正从乌克兰进口葵花粕、从印度进口豆粕和菜粕,以弥补国内四季度大豆市场的缺口。

三、后市展望

随着本年度临储拍卖结束,还有近4000万吨成交粮持续出库,同时11月新玉米集中上市期将逐渐来临,在季节性供应压力面前,新玉米大面积上市叠加陈粮出库高峰期,预计11月中下旬时段玉米有望出现阶段性走弱。中长期来看,后期需求呈逐步增加态势,玉米去库存速度有所加快,年度玉米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新季玉米产不足需的大前提下,本年度玉米现货价格震荡上行大趋势暂时不改变。

我们认为,10月末中国库存大豆及豆粕数量略显偏低但依旧充足,总体上我们认为,如果G20峰会习特会没有和解的利好消息,则12月份豆粕现货月度均价环比再度上涨的几率将明显提高。就11月份而言,我们认为,11月上半月豆粕现货价格将继续偏弱,中下旬开始再度偏强并在此后的时间段进一步走强的几率依旧很高。对于低库存企业,11月上半月是陆续梯级补充库存的恰当时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