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金老板早出生了几年,还记得2009年刚来到上海的时候,租住在一个浦东城乡结合部的民房里,租金只有200多元,那时候的上海房价很多地方也只有1万出头,还是在外环内。

  世事变迁,在经历了小10年的发展后,如今上海郊区,就连金山、崇明这样的地方房价都没有1万多/平的价格了,租金也同样如此,哪里还能找得到租金只有200多元的房子呢?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适合我们现在的上海。

  Part

  1

  金老板最早来到上海正好是2009年,那时大学刚毕业。对,你没记错,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2009年,那时的自己没有电脑,整个上半年的生活状态就是每天网吧1小时投简历,每周末万体馆投简历,周而复始,投了有大半年的时间,中间陆续做过电话销售、仓管等工作,但你也知道,刚毕业的孩子都眼高手低,做不久就辞职。

  2009年,不仅国家难,摊到每个人的身上都很难,因为金融危机,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好在入秋的下半年,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房产媒体,一路下来直到今天。

  我很庆幸自己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从事着房产这一行业,因为确实也在改变着我自己的命运。

  还记得当时金老板租住在浦东三林镇8号线凌兆新村地铁站附近的归泾村里,因为只有不到10个平方,房租只有260元,但对那时候的金老板来说,都已经是很高的租金了。

  因为是农村,很多房子是农民私盖的,一楼与二楼用木地板隔开,隔音效果非常差。因此每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传来楼上小夫妻的**声;等小夫妻搬走后,一群工地工人租住在楼上,半夜的吵闹声就算了,有时还能传来看小片片的声音,晚上经常会把我撩拨到睡不着。

  已拆迁差不多的归泾村实景,摄于2018年7月

  那时的村庄,一条小路,进入到里面的胡同内,连路也没有了,尤其到下雨天,都不知道是怎么来回进进出出的。

  虽然有垃圾站,但早上起来去外面方便的时候,一提手就能扔到临时搭建的厕所里,而垃圾站旁则早就堆成堆,什么气味都有。

  最让金老板难受的莫过于和老鼠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好几年。

  还记得第一次买一张粘鼠板,确实粘到一直老鼠,总以为屋内再无老鼠了,可是恐怕的事情后面还在发生,而且一直没有中断过。

  已经记不清买了多少张粘鼠板了,但有一张粘鼠板另我记忆深刻,因为这一张粘鼠板一下子粘死掉3只老鼠。所以现在看到老鼠,都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了。

  除了这些事情,更要命的是因早起上班赶时间,共用一个在外面的洗手池,平常的时候如果同时有人在这刷牙洗脸,你还可以端一盆水到别处,可是下雨天就无解了,经常是大步向前接水再端回来洗漱,早上刚穿好的衣服也湿哒哒,简直要命了。

  因为房租的确便宜,对空调是个什么鬼一律不知,也因自己清楚的知道住在这里才是当时阶段的最优解,毕竟能省钱,养活自己就行。

  Part

  2

  房租倒是没怎么涨过,住了大概1年半后(2011年),由于我的工资收入也比以前要多了一些,因此需要对住所升级,换了一个环境相对较好的房子,搬到了一个与房东为邻的房子里,也就是房东的房间太多了,腾出来一个租给我,这时的租金450元。

  居住条件的确改善了好多,早上起来第一眼看不到做饭的黑锅了,而且房东允许我自行安装空调,只是夏天的电费每个月要多出100多块,还好能够承受住。

  在这里过上了我所谓的理想生活,有相对独立且不吵闹的空间,房子也比之前的大了许多,也有独立的做饭地方,但缺少的还是卫生间。还记得有一次半夜闹肚子,一个晚上跑公共厕所有4、5次,你也知道的,声控灯经常坏,而且村落里的公厕不能用一个脏字来形容。

  另一个缺点是晾衣服,总不能看到房东的阳台有衣服你也去凉衣服吧,所以每次回去时,我都会先看下房东家阳台上有没有衣服,如果没有或者很少,就立刻、果断洗衣服凉出去。真是没有办法,住在人家的屋檐下,哪有不低头?

  不过在这里,我找到了我人生中的另一半,就是我现在的老婆。

  当一个人住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有多不方便,但当一个女人过来时,就真心觉得一点也不方便了。

  每次大半夜正在熟睡的时候,女朋友要上厕所总会叫我起来陪着一起去,说实在的,女朋友不情愿叫醒你,但自己也觉得亏欠她。

  就这样,我们在我们认为相对不错的房子里,生活了2年。

  期间,与房东变成了熟人,逢年过节时,房东也会叫上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吃饭,打心眼里觉得上海的叔叔、阿姨很和善。

  虽然搬了两次家,当时的居住条件有限,但那时真是我工作后最快乐、最无压力的时光。

  Part

  3

  直到2013年,来到上海的5年里,我也只搬过两次家,索性那几年我住在城乡结合部,房租、房价还算便宜,涨的也不多。

  但是有时候想想,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从事房产的我,对上海的楼市关注一直很多,也对这个行业有了逐步深刻的认识,虽然那时的我还买不起,但我也极力劝其他人买房。

  那时的上海,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还有一些农民私建的房子,环境虽然差一些,但这种临时“栖息”处,为刚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降低生活成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低廉的租金也给了我们奋斗的动力,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如今上海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慢慢消失了,近2年来拆违建的力度又如此之大,对于刚来上海打工的年轻人来说,现在的上海并不友好。

  再过不久,归泾村将完全拆除

  现实很残酷,就如同上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客观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私盖的违建是一个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正是有这样的“栖息”场地,才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年轻劳动力。

  如果以2009年房价1.5万来计算,如今上海房价5万/平,上涨了2.3倍。

  若按照2009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960元来看,如今最低工资标准2420元,上涨了1.52倍。

  并没有跑赢房价,在2009年,200万之内就能买到周浦非常不错的小区,也可以在凌兆新村附近买到面积还可以的老公房,而今200万连奉贤、金山、崇明都很吃力。

  若要让年轻人都在这些地方安家、置业,那么他们一天的工作是什么呢?坐车、等车、还是车上睡觉、看手机?

  城市在发展,租赁住房近2年也呼之欲出了,相信如今来到上海的年轻人会比当年的我更早拥抱美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