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草事件中,有協助他人進行欺凌的室友;江歌案中,有留她一人任由兇手砍殺的朋友。

人們常說友誼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但若不懂得分辨,一段毒友誼不單有損身心,甚至可能害人丟了性命。

家長該怎樣教孩子及時鑑別毒友誼?又該如何幫孩子建立交友原則呢?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育兒專家艾琳萊納德博士曾在《今日心理學》發表過一篇文章,總結出毒友誼的一些典型特徵,比如:

孩子經常不開心甚至哭泣;自信心萎靡;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爲了讓朋友開心一味討好對方,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提出的想法總是得不到重視,被朋友嘲笑、輕視、貶低;在一段友誼中產生了厭惡自己的想法;被要求做壞事來表示自己的忠誠。

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家長該及時引導孩子走出這段毒友誼!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此時,絕不能簡單粗暴地貼標籤,要求孩子馬上和朋友斷交,這樣反而會引起所謂的禁果效應,你越是禁止,孩子就越想嘗試,越不會輕易放棄這段友誼。

首先,要幫孩子認識到友誼中出現了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羅列事實來幫孩子梳理思路,讓他自己得出結論,判斷這段友誼是否要繼續下去。

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們一起玩時,她總是讓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我看到你並不開心。她一直是這樣和朋友相處的嗎?你會對朋友這樣做嗎?

幫助孩子正視毒友誼帶來的痛苦,可以讓他有決心去結束這段友情。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然後,我們需要去了解孩子擇友的深層原因。可以和孩子聊聊爲什麼喜歡這個朋友。

可能是受團體歸屬感的影響,想融入某個圈子;也可能是受到他人排擠,只能和這個朋友一起玩;或者孩子覺得朋友很酷,想模仿他......

家長要在聊天中,摸清孩子到底想要在這段友情中獲得什麼,是陪伴、認同,還是新奇、刺激?透過這些信息,家長需要反思一下,是否在家庭生活中忽視了孩子的這些情感需求?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最後,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

我們可以給孩子講一講曾國藩“八交九不交”的原則,即應該結交這八種朋友: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喫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而不要結交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好佔便宜者、全無性情者、不孝不悌者、迂腐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還可以充分利用身邊事例進行引導,比如,當電視劇中出現主人公因交友不慎而給自己和親人帶來傷害的情節時,可以和孩子談談正確交友的重要性;當媒體報道少年團伙犯罪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朋友之間的相互影響。

李心草、江歌案:天下苦毒友誼久矣

通過這些來自生活中的案例,潛移默化地幫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交友方式、道德觀念、行爲準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