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但也是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期,許多新型武器裝備都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那爲什麼直到二戰快打完時,人們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的這個問題?

步槍威力過剩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擊斃敵軍士兵,只需要這麼多的火藥就行了,但你卻多加了一倍的火藥量,之前只是能殺人,現在都能打死大象了,這就是威力過剩。


步槍威力過剩,看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壞事,畢竟你用打大象的槍去打人,那殺傷率不是更能得到保障嗎?但是,在戰爭時期,彈藥這種資源是特別重要而且並不是說要多少有多少的。

步槍威力過剩,會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原本能打死兩個敵軍的火藥量,你只拿去打一個人,那相當於彈藥數量直接就減少了一半,非常的划不來。

其實步槍威力過剩這個問題,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爲在一戰時期,戰鬥的主要形式是戰壕戰,也就是大家都躲在戰壕裏,互相冒頭給對面來一發。這種戰鬥形式,誰的槍打得遠,誰就有優勢,因此步槍的裝藥量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

但二戰一開始,德國就打破了戰壕戰爲主的這個局面。德軍裝甲集團軍,直接越過了馬奇諾防線,宣告了機械化作戰從此替代戰壕戰成爲作戰的主要形式。而機械化作戰,最重要的便是步坦協同,步兵和裝甲部隊相互配合。因此,對射程的強烈需求就不復存在了。


而且二戰中,城市戰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恰恰是最不需要過多射程的一個戰場。比如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柏林攻城戰,都是十分著名的城市戰役,這進一步降低了對步槍射程的需求。

這些實際情況慢慢改變了各國的看法,終於使得他們認清,步槍威力過剩的這個問題,從而研發各種更適合現代作戰的槍支。

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步槍威力過剩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