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射墨書法”當事人:這是超越日本現代書法的突破口

  因爲一段短視頻,邵巖火了。

  視頻中,他黑衣白髯,手拿4個注射器進行“射墨”,身旁還不時傳出叫好聲。

  7月6日晚,紅星新聞記者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九山鎮南牛寨村見到了邵巖,他精神矍鑠,與友人們聚餐談笑。面對網上的爭議,邵巖坦言,對自己一點影響都沒有,“你看我整天逍遙自在的。”

  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網上流傳的視頻是去年在山東泰安拍的,至今也沒弄清楚是誰傳到了網上。

▲網傳的視頻動圖▲網傳的視頻動圖

  當天下午,邵巖還在村裏的一處農家院內完成了80餘幅“射墨”。次日,他帶着這些作品來到30餘公里外的沂山風景區,進行了兩場“射墨”表演。

  7日上午11時許,一條長達百米的宣紙長卷在沂山高大的仿古山門前展開。主辦方請來了來自世界多國的20餘名佳麗,她們用纖手托起宣紙長卷,等待墨汁從邵巖手中射出。

  “水、山、瀑布、堅硬的岩石,道法自然的東西都會在我瞬間的射墨中串聯起來,這是藝術家創作,不是隨便射的。”開始前,邵巖在休息室向隨行人員講述他即將創作的內容。

  “我從網上買了60個注射器”,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平時會根據創作的畫面大小,帶十幾到二十幾支不等的注射器,“我有各式各樣的注射器,長的有一米的,還買了電泵子、噴槍、噴筆……”

  11時20分,邵巖走向了百米卷軸的一端。 他手拿5支裝滿墨汁的注射器,在人們的注視下,將墨汁射向畫布。

▲邵巖進行“射墨”創作▲邵巖進行“射墨”創作

  現場叫好聲隨之而來,人們紛紛拿出手機,拍下同款“網紅視頻”。

  創作完成後,不時有圍觀羣衆上前與邵巖合影,許多人表示看過邵巖網上的“射墨”視頻,有人則將剛拍攝的視頻迅速傳到網上。

  “射墨”完成後,邵巖表示很滿意。他將這幅作品命名爲《沂山頌》,並說自己是在創作前一刻臨時改變的主題。“改了!變成紀念七七事變81週年,表現了沂山的山水,老區人民的情懷……”

  邵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參加這次活動是純公益性質,在一個多月前就已安排了,跟網上那段火了的視頻沒關係。活動結束後,他將現場創作的作品帶走,“等於是一個露天美術館,主辦方提供紙,我換了一個地方創作,還可以跟周圍互動,觀衆也可以上去射,不挺好嗎?你說我不是藝術,就不是藝術唄!”

  早有爭議:評委們因他的作品吵起來了

  事實上,“射墨”並不是邵巖第一次面臨爭議。

  上世紀80年代初,邵巖從山東萊陽師範學校美術專業畢業後,來到山東榮成的一所中學當了三年美術老師。而後他返回老家文登,在當地的商業部門、印刷廠等單位工作。

  1986年,邵巖在報刊上看到第二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簡稱中青展)向全國徵集作品的消息,便將自己在業餘時間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寄到了北京的中青展組委會。邵巖事後得知,自己這幅名爲《晴雪》的作品當時就讓評委會產生了較大爭議,“評委們因爲這件作品都吵起來了。”

  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餘鵬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