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缺乏脱贫能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这些现象都倒逼着扶贫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唱响移风易俗行动“进行曲”,切实做好“智志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个别贫困户慵、懒和“等靠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围绕各种陈规陋习问题的解决作了大量的努力,比如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通过驻村干部参与清理打扫,并且每日去检查卫生,慢慢“逼迫”贫困户养成勤打扫的习惯,根据贫困户的风土民情、地域文化、致贫原因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说教、批评、鼓励、商讨、引导、座谈等诸多方式来实现动员宣讲的目的,真正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

原标题:在移风易俗行动中唤醒“装睡的贫困户”

视频-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视频曝光 意外获赞无数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这几天,一名扶贫工作者与贫困户对话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不小关注。

关注的背后,其实凸显公众对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一价值的认同,折射公众关于“扶贫要扶志和智,脱贫不能等靠要”的深深思考。

当视频中女干部坦言,“我想尝试一下,用我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去唤醒沉睡的狮子,让老百姓激发斗志”。相信,很多人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不免也会思考:脱贫攻坚进行了这么多年,为何仍存在“装睡的贫困户”?

其实,“装睡的贫困户”背后连着的是懒惰、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陈规陋习,从侧面暴露出农村的陈规陋习所具有的社会性和顽固性,真的是一旦形成,就会对群众产生长期的影响。这样一种现状也有力印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摈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减贫成就最突出的国家,中国总是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扶贫减贫前行。正是因为始终绷紧问题这根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时时想着问题,留心观察、认真研究,把握脉搏、聆听声音,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贫困人口的数量都在减少。用外媒的话说,“40年内让7亿人口脱离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进步”。

事实上,脱贫攻坚中“人的问题”早已引起各级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围绕各种陈规陋习问题的解决作了大量的努力,比如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通过驻村干部参与清理打扫,并且每日去检查卫生,慢慢“逼迫”贫困户养成勤打扫的习惯,根据贫困户的风土民情、地域文化、致贫原因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说教、批评、鼓励、商讨、引导、座谈等诸多方式来实现动员宣讲的目的,真正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

如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更是为加码解决农村陈规陋习问题,着力改变农村群众一些根深蒂固的、比较落后的或者跟新时代不大相符的旧观念,特别是为彻底唤醒那些“装睡的贫困户”提供了重要遵循。《实施纲要》明确,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挖掘创新乡土文化,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而为了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也意味着,移风易俗工作已进入落实层面。

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内在根源。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缺乏脱贫能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这些现象都倒逼着扶贫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唱响移风易俗行动“进行曲”,切实做好“智志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个别贫困户慵、懒和“等靠要”思想。(特约评论员 李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