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過於保守,不願接受新事物,缺乏脫貧能力,好逸惡勞,好喫懶做,這些現象都倒逼着扶貧幹部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唱響移風易俗行動“進行曲”,切實做好“智志雙扶”,激發羣衆內生動力,從根本上改變個別貧困戶慵、懶和“等靠要”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各地也圍繞各種陳規陋習問題的解決作了大量的努力,比如開展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通過駐村幹部參與清理打掃,並且每日去檢查衛生,慢慢“逼迫”貧困戶養成勤打掃的習慣,根據貧困戶的風土民情、地域文化、致貧原因等具體情況,靈活採用說教、批評、鼓勵、商討、引導、座談等諸多方式來實現動員宣講的目的,真正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

原標題:在移風易俗行動中喚醒“裝睡的貧困戶”

視頻-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視頻曝光 意外獲贊無數

“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中蹺着腳等來的。”這幾天,一名扶貧工作者與貧困戶對話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

關注的背後,其實凸顯公衆對於“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這一價值的認同,折射公衆關於“扶貧要扶志和智,脫貧不能等靠要”的深深思考。

當視頻中女幹部坦言,“我想嘗試一下,用我的方式去說服別人,去喚醒沉睡的獅子,讓老百姓激發鬥志”。相信,很多人面對這樣的一種現狀不免也會思考:脫貧攻堅進行了這麼多年,爲何仍存在“裝睡的貧困戶”?

其實,“裝睡的貧困戶”背後連着的是懶惰、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等陳規陋習,從側面暴露出農村的陳規陋習所具有的社會性和頑固性,真的是一旦形成,就會對羣衆產生長期的影響。這樣一種現狀也有力印證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擯棄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作爲減貧成就最突出的國家,中國總是在解決問題中推動扶貧減貧前行。正是因爲始終繃緊問題這根弦,堅持以問題爲導向,時時想着問題,留心觀察、認真研究,把握脈搏、聆聽聲音,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貧困人口的數量都在減少。用外媒的話說,“40年內讓7億人口脫離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進步”。

事實上,脫貧攻堅中“人的問題”早已引起各級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在實際工作中,各地也圍繞各種陳規陋習問題的解決作了大量的努力,比如開展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通過駐村幹部參與清理打掃,並且每日去檢查衛生,慢慢“逼迫”貧困戶養成勤打掃的習慣,根據貧困戶的風土民情、地域文化、致貧原因等具體情況,靈活採用說教、批評、鼓勵、商討、引導、座談等諸多方式來實現動員宣講的目的,真正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

如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出臺,更是爲加碼解決農村陳規陋習問題,着力改變農村羣衆一些根深蒂固的、比較落後的或者跟新時代不大相符的舊觀念,特別是爲徹底喚醒那些“裝睡的貧困戶”提供了重要遵循。《實施綱要》明確,要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方式,挖掘創新鄉土文化,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而爲了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11個部門共同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文明鄉風建設工作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這也意味着,移風易俗工作已進入落實層面。

經濟的貧困只是外在表現,思想觀念的貧困纔是內在根源。思想過於保守,不願接受新事物,缺乏脫貧能力,好逸惡勞,好喫懶做,這些現象都倒逼着扶貧幹部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唱響移風易俗行動“進行曲”,切實做好“智志雙扶”,激發羣衆內生動力,從根本上改變個別貧困戶慵、懶和“等靠要”思想。(特約評論員 李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