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那么,绿色发展该如何实现?政府部门又需要给予企业怎样的政策支持?在8月9日播出的《百姓问政》节目中,来自宁河、蓟州两区的企业家们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一起,就“如何念好绿色发展经”展开了深入讨论。

集装箱是办公用房,铁皮大棚当食堂,肥料露天堆放、一下雨把肥力都浇掉了……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一处被市农委认定的“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在蓟州区渔阳镇,这处由裕丰绿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设施农业,由于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不得不陷入如今的尴尬境地。配套设施盖不起来,症结就在于企业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事实上,早在2016年,这家企业已与渔阳镇政府签订协议,流转的1180亩土地中,包括了17亩建设用地。但根据相关规定,由于这17亩地处在水资源保护红线内,无法新建设施。为此,企业曾多次跟镇里、区里申请,却始终无果。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对此,蓟州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廉桂峰回应称:“就这个项目而言,且不说能不能办成,怎么办成,几个部门都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企业着想。接下来我们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要追责问责,让不作为的干部越来越少,直至没有。”

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蔡云鹏接着补充说:“这个企业遇到的问题,真正反映出‘上热、中温、下冷’的现实情况,对企业家的责任没有传到基层。接下来,我们会在全系统推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按照‘津八条’的要求,把责任落实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