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沙俄帝國在一戰中既非戰勝國也非戰敗國,那麼他到底有沒有損失?

損失當然是有的,一戰使沙俄帝國帝制崩潰,末代沙皇一家大小被屠得一乾二淨。

當然,這只是沙俄皇室的損失,對於沙俄百姓而言,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火鍋照喫,歌兒照唱。

但有一點值得一說,那就是因爲一戰沙俄若干個世紀所努力奮鬥的夢破滅了。

這話怎麼說?

從彼得大帝時期開始,沙俄帝國就有一個夢,那就是渴望走向大海,所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沙俄帝國疆域龐大,可惜卻沒有出海口。

但經過數個世紀的努力,沙俄帝國在西方的波羅的海找到了出海口,而向北部擴張後讓其擁有了一多半北冰洋。

可是這些出海口都處於寒冷地區,爲了向南部溫暖的地中海前進,沙俄帝國一直在努力着。

一戰之前,沙俄帝國非常眼饞奧斯曼帝國,爲什麼呢?原因是沙俄帝國要接近地中海,那麼必須先將黑海變成沙俄帝國的內海,而當時黑海被奧斯曼看作是突厥人的湖畔。

從而沙俄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矛盾開始激增。

這是沙俄帝國若干個世紀以來尋求的夢,那麼最有機會實現這個夢的時刻是什麼時刻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奧斯曼介入一戰之後,沙俄帝國的夢已經算是實現一半了,而另一邊則是沙俄帝國必須在這場戰爭中成爲戰勝國。

成爲戰勝國的好處就是,沙俄帝國可以參與“分食大會”。

實際上,早在一戰還沒有結束,奧斯曼帝國還在戰場上拼命的時候,協約國已經制定了計劃將在戰爭結束後將其瓜分。

根據當時協約國共同制定的《賽克斯.皮科爾協定》,沙俄帝國可以獲得博斯普魯斯海峽,從而控制黑海到地中海水道。

如果是在非戰時期,沙俄想獲得它的夢,它必須看英法的態度,而此時英法希望沙俄帝國在東線給德意志製造麻煩,於是答應了沙俄帝國的要求。

沙俄對於溫暖的出海口執念非常深,除了前面所說的,沙俄要達到地中海,必須通過黑海實現,要從黑海到地中海必須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

而要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就必須控制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當然控制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伊斯坦布爾對於沙俄帝國而言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這座城市是東正教的發源地,東正教是沙俄帝國的國家,是繼承古羅馬有力的象徵。

在當時的沙俄嚴重,世界上有三個古羅馬,一個是意大利,一個是伊斯坦布爾,第三個是伊斯坦布爾被突厥人佔領後,東正教遷入地莫斯科。

從而對於當時的沙俄帝國而言,如果能夠奪取伊斯坦布爾,那就意味着將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古羅馬繼承權。

可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

在東線戰場沙俄打得非常喫力,最終國內開始失去平衡,最終爆發起義內亂,沙俄不得不和德意志提前講和。

爲此在一戰結束之後,沙俄沒有能夠成爲戰勝國,當然它也不是戰敗國,他在付出了數十萬傷亡後,帝制崩塌,沙俄皇族慘遭滅門。

而最重要的是,失去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資格,走向溫暖大海的願望也破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