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财经郎眼Daily)

随着《复仇者联盟》第四部上映,漫威超级英雄的故事也阶段性地落下了帷幕。剧中大反派灭霸迎来了命运的终结,不过最后命运的落寞感丝毫没有影响到灭霸独特的个人魅力,作为一位有思想、有理想且意志力卓绝的超级反派,他早已经博得了许多观众的理解与同情。

按照故事情节设定,灭霸原本是泰坦星球的一名科学家,由于星球上人口太多,资源耗尽,导致了普遍的贫穷、疾病和战争,以致星球文明灭亡。痛定思痛的灭霸为了保护整个宇宙的资源,维持宇宙可持续运转,就运用宝石的力量,打了一个响指,让宇宙中的所有生命减少了一半——许多漫威英雄也跟着化成了灰。

从某个角度看,灭霸更像是一个“走火入魔”的人口经济学家,唯一不同的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能够直接对现实社会产生如此大的破坏力,灭霸是一个独裁者、一个暴君,但问题是,作为人口经济学家,灭霸是否合格呢?

人类历史上也曾有和灭霸想法类似的人。这里要再次为大家介绍我们的老朋友,人口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先生,18世纪英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观点都呈现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中。

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马尔萨斯的观点: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总是呈几何数级快速增长的,但在生产力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之下,自然资源的体量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口带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人们会越来越贫穷,并且最终人口会超出自然资源的限制,引发战争、疾病,人口锐减至资源限制以下。

简单来说,人一多了,每个人的资源就少了,超出了总资源的限制,人口就会自发地减少,如此则每个人分到的资源就又会增多,然后人口就会再次增长,直到再次超出总资源的承载能力,如此循环往复,这就叫做“马尔萨斯陷阱”。

不过马尔萨斯和灭霸处理问题的思路则完全不一样,灭霸希望通过消灭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来解决这个问题,换言之,供给不动,减少需求。而马尔萨斯却是一位连节育都不愿意做的人(据说他自己有三个子女),他希望通过发展贸易来增加供给,同时完善私有制来控制人口。他一直对于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颇有微词,因为这是在鼓励穷人不负责任地生育。

历史就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实验室,很多历史事件也经常被拿来佐证马尔萨斯的看法,比如黑死病。

中世纪末,在经历一轮人口上涨后,欧洲从1348年开始大规模爆发黑死病。100年时间里,英国人口从600万锐减到了200万,与此同时,100年内英国人均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正好是之前最低点时的将近三倍。看上去就好像是把人口减少留存的剩余都分到了活着的人身上。与此同时,欧洲的城市化水平在黑死病之后得到了持续提高。甚至有推论认为,人均资本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在中国。根据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统计,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的唐宋,城市化率都超过了20%,这也是人口压力比较小的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安定和农业改良,明代中叶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了2亿人,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增长到大约4亿人,但这一时期城市化率显著下降,近代前已经降至不足7%。即使是手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带,根据历史学家施坚雅测算,城市化率也只有7.8%,远远低于唐宋时期的水平。

不过这当中也有问题。对人口论的现实意义进行延展,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结论:如果人口减少可以带来人均资本的增加,这意味着任何能够降低死亡率的东西,比如医疗条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不断改善,甚至是秩序与和平,都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相反,战争和疾病能够显著提高人们的收入。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需要考察灭霸和马尔萨斯的几个基本假设。首先,他认为物质生产的条件和自然资源都是相对固定的,或者仅仅是直线增长的(比如开垦荒地),而且在农业社会,也的确如此。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断涌现出的发明创造也让资源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这样马尔萨斯陷阱就被打破了。所以也有人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和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马尔萨斯陷阱,实际上是它们生存的常态而已。

另外,灭霸和马尔萨斯都假设,人口总是呈指数级无限增长的,因为所有人都总是难以抑制生育的冲动。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传统社会,生育意志都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当物质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时候,人们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人口,也不会无限制地降低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国家形态下,一部分生产剩余会以税收的形式被抽走,这样,在人口尚未突破社会总资源承载能力之前,人类社会会提前做出反应。

那么如何解释16世纪之后中西方城镇化水平的不同走向呢?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制度条件有关。黑死病不但摧毁了欧洲的城市,还严重打击了封建教会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控制,人口大面积消亡让很多税收无法征收,自耕农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反,在古代中国大一统的农业社会背景下,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确保粮食生产和生活稳定,是封建统治者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抑制以工商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明清时期更是如此。

所以,灭霸的理论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如果他在200年以前入侵地球,也许我们可以原谅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如今作为人口经济学家,灭霸显然不够格。如果真的将它的理论付诸实践,这无疑是一场波尔布特式的大灾难。

关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刘慈欣在《三体》中也做了一番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对于三体入侵充满绝望,就在纵情狂欢和浪费中自暴自弃,并最终导致了“大低谷时期”的来临。在经历了全球萧条和人口锐减之后,人类痛定思痛,开启了新一轮的人性解放,科技出现了巨大的飞跃,人们也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那时的人们提出了一句口号:“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道理,灭霸应该不会懂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