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會、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中心主辦,中國WTO研究院承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協辦的第十七屆WTO與中國學術年會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誠信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參會嘉賓就“WTO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作用”和“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經貿關係”兩個議題發表主旨演講,對未來的世界經濟形勢、新時代的開放與合作、多邊貿易體系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

WTO副總幹事Yonov Frederick Agah表示,在剛剛結束的對中國的第七次貿易政策審議中,WTO成員對中國的總體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對中國爲世界經濟和貿易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讚揚。但同時,部分WTO成員認爲中國應進一步改進補貼政策、政府採購和知識產權領域政策的透明度。他認爲,貿易戰加速升級給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嚴峻挑戰。技術層面的努力遠遠不夠,各國應切實參與談判和交流。多邊貿易機制需要重新評估,所有WTO成員都義不容辭,確保積極、有效、包容性的改革,攜手推進WTO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和趨勢,中國更要增加參與度。各國也應不斷促進共識,把發展放在貿易體制中的中心位置,共享多邊貿易體制紅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就中美貿易衝突問題發表了意見。他認爲,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包含互補和競爭層關係。中美經貿摩擦一是貿易統一口徑問題的差異,二是美國對華投資利益並未得到充分考慮。在當前背景下,中國需要做到如下四點:一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二是增強科技創新的能力;三是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四是進一步的擴大開放。他表示,中國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上已經能採取了諸多行動,如放寬投資准入、自主降稅、以及舉辦上海進口博覽會等。中國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與其他國家積極合作。希望各方在WTO改革下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新局面。

在有關“WTO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作用”議題中,日內瓦LEDECO執行主任盧先堃就中國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政策措施來更好的適應和進一步改革提出建議,中國要想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就要從自身出發,主動邁出改革的步伐,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積極主動地帶動其他發展中小國參與到多邊談判中來,更加深入推進市場開放。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李永就“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經貿關係”議題中,就新時代中國和國際經貿關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國在成長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且在不斷的努力進步,一方面我們在努力,另一方面還存在外界壓力倒逼改革。中國始終將雙贏作爲國際經貿活動的重要目標。在中美問題上,相互指責毫無意義,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溝通,互信互利才能達成一致實現雙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最大挑戰是沒有足夠增量、技術進步也陷入停滯。未來經濟全球化的轉機在於,技術創新能否帶來新產業,緩解存量分配的矛盾,或者是否會有大體量國家或者地區進入全球化,帶來更大的市場。中國從全球貿易中受益很大,也正在以新方式爲全球經濟帶來貢獻。針對WTO改革,首先應當對問題性質進行區分,適用不同的原則和程序。要想打破當前的僵局,或許可以考慮對議題進行“一對一”的綁定,例如將工業補貼與農業補貼綁定在一起,這是一種更爲務實的做法。

據介紹,自2002年以來,“WTO與中國學術年會”已連續成功舉辦十六屆,成爲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討論WTO問題、多邊經貿合作、全球經濟治理、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等多項議題的重要平臺,爲政策制定和學術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信息和嶄新的視角。

(責任編輯:蔣元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