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1994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爲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覈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作爲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研製領域,被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


圖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 新華社圖

? ? ? ?花白的頭髮、和藹的笑容、謙遜的舉止……今天上午,當一位95歲的蹣跚老者走上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最高領獎臺時,人們很難將眼前這位樸實無華的老人與中國科技的巔峯之作聯繫在一起。然而,正是他用樸素的人生在鮮爲人知的驚濤駭浪中,默默無聞地“深潛”了半個多世紀,書寫出“零突破”的中國核潛艇故事。他就是,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

拳拳報國心

1924年,黃旭華出生在廣東汕尾。上小學時,正值抗戰時期,生活在日本飛機轟炸的恐怖中,小小的心裏種下了報國的種子。高中畢業後,成績優異的他同時收到中央大學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錄取通知,在海邊長大的少年毅然選擇造船。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央決定組織力量自主研製核潛艇。黃旭華有幸加入研製團隊。執行任務前,他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道別63歲的母親。分別時,母親再三囑咐:“工作穩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然而,母子再次相見時,母親已經是93歲高齡。一別的30年間,黃旭華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他深深地“埋進”了一個無法言說的“深淵”領域——核潛艇。就連他的妻子,也是結婚8年後結束兩地分居,才知道丈夫是做什麼的。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下同)

核潛艇,是集海底核電站、海底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當時,我們只搞過幾年蘇式仿製潛艇,核潛艇和潛艇有着根本區別,核潛艇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對內部結構更是一無所知。”用最“土”的辦法來解決最尖端的技術問題,成爲黃旭華和他的團隊克難攻堅的法寶。

計算數據,當時還沒有手搖計算機,研究人員初期只能依靠算盤,每一組數字由兩組人計算,答案相同才能通過;精確質量,用秤稱重派上用場,艇設備都要過秤,安裝中的邊角餘料也要一一過秤……..幾年的建造過程,天天如此,最終使核潛艇下水後的數值和設計值幾乎吻合。

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中,黃旭華親自上艇,成爲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所有的設備材料沒有一個是進口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總擔心還有哪些疏忽的地方,爲了穩定大家情緒,我決定和大家一起深潛。”就這樣,載着黃旭華和100多名參試人員的中國核潛艇,一米一米地下潛……

終於,黃旭華和團隊於1970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各項性能均超過美國1954年的第一艘核潛艇。而建造週期之短,在世界核潛艇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戀戀母校情

直到今天,黃旭華依然深深眷戀着母校上海交通大學。1996年,上海交通大學迎來百年校慶之際,他欣然回校,以《發揚母校優良傳統,把青春獻給祖國的核潛艇事業》爲主題,深情地感謝母校的培育,“是母校的榮譽和祖國的重託,激勵着我勤奮工作,開拓向前!”

201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15週年之際,他又欣然回到母校; 2016年,母校建校120週年時,年事已高的他再一次回到校園,深情回顧當初選擇交大的原因,回顧老師們的辛勤教誨,回顧在菁菁校園裏打下的堅實基礎……

他用“癡”和“樂”兩個字,概括自己的人生:癡,是癡迷於核潛艇,獻身於核潛艇,無怨無悔;樂,科研生活極爲艱苦的條件下,苦中有樂,樂在其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年輕一代的交大學子:第一要有紮紮實實的知識基礎;第二要自力更生;第三,創新的道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第四,科學發展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