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那些为国家,为人民请命的正直官员。但是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两汉期间,那么除了那些以武定天下的武将之外,真正为两汉霸业作出贡献的书生又有多少呢?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贾谊就是其中的一个。

贾谊是一名河南洛阳的普通少年,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因为学识渊博能够诵读诗书,在郡县中非常有名。当时的河南太守吴公听说贾谊有能力,于是就将其招入了自己的门下,成为了贾谊的上司,平日里对贾谊也是非常的喜爱。而吴公这个人也并非一般的地方长官,他办事也非常有能力,并且与秦国的第一任宰相李斯是同乡,因此在汉文帝登基的时候他的官职被提升至廷尉。而贾谊也因为自己的上司得到了提升,被汉文帝召入宫内,成为帝国博士。

当贾谊做了博士之后,当年的他不过二十三四岁,是当时汉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博士,而此时的汉文帝,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两个年轻人相遇于朝堂之上,一个是帝王之家,另一个是从乡野走入宫殿的青年博士,他们之间相遇又产生了非常大的碰撞和火花。

二十多岁是一个人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当然才二十出头的贾谊也不例外。当贾谊在朝堂之上做博士的时候,每当皇帝诏令群臣商议某件事情的时候,其他年老的官员都还在思考,贾谊就已经脱口而出,但是他说出的话语却又不是信口开河,都是有真凭实据的,因此贾谊被当时的大小官员非常钦佩。于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贾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太中大夫。

也许是贾谊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也许是汉文帝自己早就想好的主意。在文帝初年,汉文帝和贾谊一起策划了一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新政。当时贾谊主张改变衣服的颜色,评定官民,大兴礼乐,改变兵器等主张,这样的新政极大的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于是从当时的丞相开始,太尉,大将军,御史大夫等人协同上书要求汉文帝惩罚贾谊。而当时的贾谊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年。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年,就可以让这些曾经跟着汉高帝征战天下的功臣们感到非常害怕,只能逼宫一个年轻的皇帝来让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就通过这一点来讲贾谊的谋略和自己的才华,就已经足以在当时傲视群雄。但是文帝究竟是一个年轻的皇帝,在当时朝廷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文帝只好将贾谊贬到了长沙。

在此后的时间内,文帝在自己继位的这段时间内,逐渐用自己的力量铲除了一切可以阻挠自己的东西,终于他可以再见到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的贾谊。根据史书记载,文帝和贾谊的第一次重逢见面的那晚就聊了一个通宵,当然史书记载贾谊和文帝当天晚上聊的是鬼神占卜之事,但根据猜测的话贾谊和文帝之所以能聊一个通宵,很大一个原因并不是文帝心中在意鬼神,能和一个臣子说话一个晚上这只能说明文帝和贾谊的关系非常的友好,即使这三年没有见的情况下,文帝依然和以前一样能够放开自己的作息时间去交谈。

在这场交谈之后,贾谊有了一个新的工作,那就是文帝孩子梁怀王的老师。相信对于明眼的人来说,这样的举动可谓是不言而喻。贾谊有才华,而让有才华的人去教导一个聪慧并且最喜欢读书的王子,这样的宠爱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但是历史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让人感到意外,在文帝十一年,十几岁的王子刘胜也许只是骑着马玩,结果却不小心坠马就摔死了。或许这跟贾谊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但是贾谊因为自己没有守护好王子的原因悲伤过度,在第二年也因病去世,终年只有三十三岁。

在此以后文帝后半生的计划和谋略,几乎都是按照贾谊生前安排来进行的。而文帝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治理和自己儿子的传承,从而实现了西汉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我想这时候在九泉之下的贾谊应该也是非常开心的吧。中国的历史中从来就不缺乏那些为民请命的武将,也不缺乏那些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柔弱书生,我想正是有了这些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力量在我们的历史中,才让中华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绽放出新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