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当中,过去的人们特别喜欢过年——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那是因为过去生活困难,平常日子缺吃少穿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理由给自己和孩子添一套或一件新衣服,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接连吃几天白面和肉菜,往贫乏的肚子里积攒一点油水。

年,在过去人们的心中就是享受的代名词。慰劳慰劳身体和肠胃——这个最基本的愿望,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过去的年在每个农民的心目中无可替代,当然大家都非常期待!

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平常吃的穿的用的跟过年时基本没什么两样,等于天天在过年,因此,年被很多人逐渐地淡化了。现在的农民不仅对过年不期待,大多数人反而怕过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过年需要拿出一大笔资金,而且置办年货还要受累。过年,其实是一场全民性的高消费,米面肉菜,烟酒糖茶,水果饮料等等,需要大批量地采购,而且档次还不能太低,否则会被人笑话。

几天忙碌的采购,紧接着就是洗刷整理,煎炸蒸煮,全家人一起上阵,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其实春节的那几天更忙。像笔者的家乡,腊月二十左右就大张旗鼓开始置办年货了,而有的人家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杀猪宰羊,差不多一个腊月都在为年而忙碌。难怪有的妇女半开玩笑地说,过个年比收割一茬庄稼还累,过年事实上也挺辛苦的!

现在,好多农民都在外打工,本想借过年的机会好好休息几天,和家人团聚团聚,但过年的习俗哪里能允许呢?前脚进门,后脚就得放下行李赶紧置办年货,不然客人来了拿什么招待?客来客往,推杯换盏,年终于过完了,但自己的假期也到了,紧接着又要出门打工,除了累和忙,年并没有带来多少快乐和幸福!

另外,现在过年走亲访友所拿的礼品也让农民们很是头疼,拿贵重的,经济负担不起,拿简单的,又抹不开面子,真是左右为难!特别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虽然自己在外一直省吃俭用,但在串门的礼品上却被动地要表现出“有钱”和大方来,好烟好酒好茶,一个春节花出的礼品钱,和给亲朋好友孩子的压岁钱加起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走亲访友的礼品和给孩子的压岁钱应该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但在攀比成风的今天,水涨船高,已经成了一些低收入者的一大负担。

最后,春节前后是农村人结婚最集中的时间,一场喜宴接一场喜宴,而每场喜宴都需撒出大把大把的银子,在份子钱飞涨的今天,很多农民都患上了“喜宴恐惧症”。总而言之,过年就意味着必须要“挥金如土”,而年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让瘪下去的腰包鼓起来的,而钱包鼓不起来,就意味着一些需要迫切办的事情一时半会难以办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