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公司旗下有两只货币型基金,分别是浙商日添利和浙商日添金,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管理规模在2017年一季度巅峰时合计为458.6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南华基金管理规模为85.48亿元,同比增长14.75%。

来源:资本邦

原标题:那些挣扎在盈亏线上的基金公司:南华基金、中海基金、浙商基金 

3月20日,资本邦获悉,目前已有7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报,分别是华夏基金、建信基金、睿远基金、金鹰基金、南华基金、中海基金、浙商基金。

其中华夏基金和建信基金净利领先,南华基金、中海基金和浙商基金分别以亏损0.22亿、0.28亿、0.22亿位列后三位。

华夏基金:布局ETF,占据科技类ETF规模半壁江山

2019年,华夏基金实现营收39.77亿元,同比上升6.54%;实现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幅为5.35%。此外,截止2019年末,华夏基金总资产达116.45亿元,净资产为89.44亿元。2019年华夏基金在ETF市场上表现可谓抢眼。

资本邦了解到,华夏基金2019年开始布局科技ETF产品,如今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优势,华夏基金旗下的5G、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ETF产品总规模已经有559.42亿元,占市场所有科技ETF产品总规模的一半。

睿远基金:明星经理让网红公司扭亏为盈

睿远基金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03亿元,与2018年的0.12亿元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30多倍;2019年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达到5914.51万元。睿远基金在陈光明、傅鹏博、赵枫等明星基金经理的打理下,品牌效应非常明显。

睿远基金2018年10月才正式成立,2019年为该公司第一个完整财年,业内人士认为,睿远基金在成立后首个完整财年就大赚近6000万元,体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2月18日,睿远均衡价值开始募集,这是陈光明掌舵的睿远基金成立后推出的第二只公募产品。对于睿远均衡价值一日售罄行业内及整个市场并不意外,但是一举突破1200亿元,仍然创造了业内申购神话。

然而,还有很多基金公司挣扎在盈亏线上,我们来看看它们为何难以盈利。

南华基金:成立四年来高管频繁变动,业绩行业倒数

南华基金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32.78万元,净利润亏损437.83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南华基金管理规模为85.48亿元,同比增长14.75%。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7.64亿元,专户管理规模为37.84亿元,分别增长15.41%和13.94%。

南华基金成立于2016年,由南华期货控股,是国内首家期货全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新基金公司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一杯羹,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本邦了解到,南华基金成立以来高管频繁变动。2018年起,南华基金就频现高管变动。督察长程海霞2018年9月底刚上任,在任时间总共约14个月;2018年6月聘用的副总经理陈琨,2019年8月就已辞职。现任总经理朱坚于2018年12月聘任,从履历来看,朱坚于2004年进入南华期货,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任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在进入南华基金前,他已有20余年的期货从业经验,算是期货界的一名“老将”。

此前有专业人士分析,南华基金高层频繁变动,股东或许希望通过更换高层管理人员,来改善公司经营状态。然而,频繁更换高管存在弊端,公司的战略目标会不断调整,人才也会出现更迭,造成公司不稳定,很难获得持续效果。

产品方面,南华基金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末,南华基金旗下基金共17只,总规模48.16亿元,其中债基10只,规模合计46.93亿元,占比97.44%。占营收90以上的债基却没能给南华基金带来收益。数据显示,南华基金债基近6个月、近1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仅为1.77%、2.17%,均低于行业均值。2019年平均收益率2.09%,行业排名倒数第三。

高管频繁变动、债基业绩行业倒数、权益类基金微乎甚微,是否反应出南华基金整体投研能力不足?

浙商基金:基金规模迅速增长又滑落

浙商基金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一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为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公募基金行业“泰山北斗”、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加入浙商基金,同年8月,原博时基金副总经理、机构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志惠加入浙商基金任职总经理。有了肖风这个大“IP”和深耕机构业务多年的李志惠加盟,浙商基金管理规模迎来大发展。

2015年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仅22.19亿元,至2016年末管理规模已增至106.56亿元,一年之内管理规模增长近5倍;至2017年6月末管理规模再次迅猛增至577.52亿元,半年时间规模再度增长5倍。短短一年半时间,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激增26倍之多,肖风和李志惠加盟所带来的“流量”可见一斑。

管理规模大幅增长背后是货币型基金的贡献。该公司旗下有两只货币型基金,分别是浙商日添利和浙商日添金,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管理规模在2017年一季度巅峰时合计为458.64亿元。但截至2019年末,这两只基金的规模为101.96亿元。

然而,好久不长。2017年10月28日,总经理李志惠离职,副总经理聂挺进接任总经理一职。两天后,浙商基金发出公告,管理着旗下1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吕文晔离职。将帅相继出走,也成了一个分水岭,浙商基金规模持续缩水。自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曾连续五个季度缩水,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231.41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最高时缩水超六成。

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缩水。浙商基金201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0.21亿元,2019全年亏损0.22亿元。

与此同时,权益类基金规模难有突破。数据显示,浙商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2015年末为34.89亿元,2017年末已降至21.2亿元,到了2019年末也仅仅达到43.36亿元。

浙商基金是众多中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的一个“缩影”。有分析认为,货币基金是对接机构委外资金的基金品种,而浙商基金此前规模迅速增长因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但随着机构资金偏好转变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机构资金辗转腾挪造成了众多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大起大落。

中海基金:产品曾陷入巨额亏损,业绩何时能提升?

中海惠祥分级债券和中海惠利分级债券两只分级保本基金,分别成立于2014年8月29日、2013年11月21日,江小震则分别从2014年8月29日、2016年4月16日起开始管理中海惠祥、中海惠利,直至2019年4月23日被杨皓鹏免职后离任。但自2016年四季度起,受债市调整影响,两只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特别是B份额(劣后级份额)由于自带杠杆属性更是出现暴跌。其中,中海惠祥分级B在2016年四季度下跌10.84%,中海惠利分级B在2016年四季度下跌12.02%。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2只基金在此次风波中大致亏损了4个亿,当时的基金经理江小震曾写举报信十问总经理,在业内引起不小轰动。巨额亏损最终由中海基金填补,导致原中海基金总经理和督察长先后离任。

此外,资本邦了解到,中海基金可转债债券A是累计亏损最多的债基,从2013年3月份成立至今亏损超过20%。

虽然可转债波动是比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更大些,但从年度来看,即使在股市大涨的时期,该基金的业绩增长也让人失望。比如2017股市大涨,不少可转债基金收益纷纷超过纯债基金;但中海可转债债券A/C的业绩却是-5.31%、-5.64%;同期此类基金的平均收益却是2.54%;2015年股市同样大涨,这一年两只基金的业绩又是-12.32%、-11.41%,低于同类基金均值的11.16%水平。

巨额亏损、元气大伤、员工举报——中海基金要想改变目前颓势,仍然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