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 (上海,記者吳凡),4月9日,上交所受理了東來塗料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來股份")的科創板申報材料,招股書顯示,東來股份處於汽車塗料行業,其產品主要包括:汽車售後修補塗料,汽車新車內外飾件、車身塗料,3C 消費電子領域塗料以及耗材。

其中,公司汽車售後修補塗料業務收入佔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60%以上,2017年至2019年,前述業務分別實現收入2.79億元、2.77億元以及2.72億元。

從數據層面看,上述業務收入穩定,但同時又似乎陷入了收入增長瓶頸,《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原因或有多個方面。

首先,汽車售後修補塗料市場全球集中度很高,且佔據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均爲外資品牌,隨着外資頭部企業不斷收購兼併中國中小企業,中國汽車售後修補塗料市場集中速度加快,東來股份是這一市場中爲數不多的中國本土品牌。

其次,在過去幾年,受中國車險費率改革、交通法規管理嚴格、城市交通更加擁堵、高鐵公交方式進步等負面原因影響,中國汽車售後修補塗料行業增長較爲緩慢。

報告期內,東來股份汽車售後修補塗料的銷量從2017年的3749.54噸,下跌至2019年的3135.84噸,東來股份解釋稱,前述原因主要是汽車保險政策調整使得車主減少了汽車維修頻率以避免下年度車輛保險費用的上升,同時汽車事故率的逐年下降部分抵消了汽車保有量上升帶來的對汽車售後修補塗料的新增需求。

總體來看,隨着中國汽車保有量增長,中國汽車售後修補塗料市場總量也將呈現穩增長的趨勢,但東來股份需要在外資林立的市場之下,進一步拓展該業務的市場份額,也並不是件易事。

另外,報告期內,東來股份的汽車內外飾件、車身塗料業務收入增長迅速,該業務收入的佔比也從2017年21.80%上漲至2019年27.32%。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業務身處的兩個市場仍主要被外資品牌所佔據,但不同之處在於,外資內外飾件塗料品牌優勢正在逐漸降低,以東來股份爲例,其汽車內外飾件塗料產品實現了"進口替代",已經成爲 300 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而中國汽車車身塗料市場則超過 95%的市場份額被外資品牌佔據,中國本土車身塗料品牌產品主要應用在於北汽福田、江鈴汽車、長安微型車、東風商用車等國內商用車品牌車型。

招股書顯示,導致外資品牌近乎"壟斷"中國汽車車身塗料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國汽車工業"市場換技術"指導原則下,合資車企外方股東在技術標準、新供應商原廠認證准入方面佔據主導地位。

在原廠認證方面,東來股份提出,會在已取得多家主機廠汽車修補塗料產品認證資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取得相應的內外飾件、新車車身塗料產品認證資質,帶動汽車新車內外飾件、車身塗料銷售收入能夠取得快速增長。

而在技術標準方面,東來股份擬加大對水性塗料的投入。結合此次募投項目,東來股份擬使用2.18億元的募集資金投向萬噸水性環保汽車塗料及高性能色漆。

記者瞭解到,按溶解介質性質分類,汽車塗料分爲油性塗料與水性塗料,隨着環保政策逐漸趨嚴,水性塗料替代油性塗料成爲未來長期趨勢。目前,中國汽車塗料中水性塗料佔比 10%左右。汽車工業發達的歐洲與北美,水性塗料佔比分別爲90%、40%。

招股書顯示,目前東來股份已經具備年產水性塗料2000噸,但報告期內,東來股份水性塗料的產能利用率並不高,分別爲3.00%、5.83%以及7.97%。另外,2017年至2019年,其水性塗料的產銷率分別爲89.41%、76.82%以及90.64%。

東來股份解釋稱,水性塗料產銷率較低系公司庫存水性塗料持續擴大,系公司爲未來戰略儲備所致。

東來股份稱,隨着上述募投項目達產,將新增 1 萬噸水性塗料產能,該項目產能消化的主要目標市場爲乘用車(含新能源車)新車領域。那麼公司能否在基本被外資佔據的市場中,搶奪下更多的市場份額,還待時間的檢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