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诗圣杜甫之所以能被冠以“圣”的称号,一则在于他对于律诗体格的完善,其诗歌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二则是杜甫人格的高尚,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写下了大量爱国爱明的诗作。因而,称其为诗中圣人,绝非过誉。

在杜甫的笔下,一景一物都是国家江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俱都是国破之恨。三吏三别,每一首诗都心系天下苍生,饱含对苦难百姓的关爱和同情。

诗圣杜甫最冷门的一首诗,结尾一句令后世诗坛膜拜了上千年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一首杜甫极为冷门的诗作,此诗从一只鸡写起,以小见大,延伸至家国之思,结尾一句更是让后代诗坛膜拜了上千年。

且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缚鸡行》:

缚鸡行

唐·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作。诗人一日看到一个小仆人捆了家中鸡准备去集市售卖,鸡被捆急叫甚为可怜,见此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缚鸡行》。

诗圣杜甫最冷门的一首诗,结尾一句令后世诗坛膜拜了上千年

诗中前两句描述诗人所见情形:小仆人缚鸡准备卖掉,而被缚的鸡一边挣扎一边鸣叫。询问之下,原来卖鸡是因为鸡吃虫蚁,而主人家有好生之德,不忍虫蚁被鸡吃掉。

杜甫由此生出感慨:“不知鸡卖还遭烹”!难道你不知道鸡被卖了也是被烹杀食用吗?为何主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

诗人不忍之下斥责缚鸡的小仆人,让他放了鸡。然而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鸡虫得失无了时”,放了鸡,虫被鸡吃,卖了鸡,鸡被人吃,实在是没有万全之策!

诗圣杜甫最冷门的一首诗,结尾一句令后世诗坛膜拜了上千年

无奈之下,诗人只好“注目寒江倚山阁”,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浩浩寒江上的迷蒙江霭。

这首诗极为有趣,八句之中前七句读是叙事议论,看似写鸡,却是以小见大。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引发出深沉的思考,结合当时唐王朝由盛转衰,战乱已久,国衰而民困。杜甫空有匡时济世之心,却已年老力衰“无力正乾坤”!此诗正是通过鸡虫得失的矛盾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心,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以及面对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诗圣杜甫最冷门的一首诗,结尾一句令后世诗坛膜拜了上千年

有趣的是,杜甫诗作往往严肃工炼,此诗却是语言自然,叙事有趣,通篇议论,唯有结尾一句蓦然转为写景。此句妙在两处:一则手法逸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由平实入空灵,摇曳生姿;二则将欲尽未尽之意如盐著水般地化入景中,有很多品味和领悟的空间,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含蕴无穷,韵味悠长。

后世诗家对这结尾一句推崇备至,有人评价:结语超旷,海阔天空,惟公天机高妙,领会及此。南宋洪迈评到: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清人沈德潜也曾说:宕开作结,妙不说尽!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