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詩聖杜甫之所以能被冠以“聖”的稱號,一則在於他對於律詩體格的完善,其詩歌對後世影響極爲深遠;二則是杜甫人格的高尚,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寫下了大量愛國愛明的詩作。因而,稱其爲詩中聖人,絕非過譽。

在杜甫的筆下,一景一物都是國家江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花一鳥一草一木俱都是國破之恨。三吏三別,每一首詩都心繫天下蒼生,飽含對苦難百姓的關愛和同情。

詩聖杜甫最冷門的一首詩,結尾一句令後世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一首杜甫極爲冷門的詩作,此詩從一隻雞寫起,以小見大,延伸至家國之思,結尾一句更是讓後代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且來欣賞杜甫的這首《縛雞行》:

縛雞行

唐·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於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時所作。詩人一日看到一個小僕人捆了家中雞準備去集市售賣,雞被捆急叫甚爲可憐,見此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縛雞行》。

詩聖杜甫最冷門的一首詩,結尾一句令後世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詩中前兩句描述詩人所見情形:小僕人縛雞準備賣掉,而被縛的雞一邊掙扎一邊鳴叫。詢問之下,原來賣雞是因爲雞喫蟲蟻,而主人家有好生之德,不忍蟲蟻被雞喫掉。

杜甫由此生出感慨:“不知雞賣還遭烹”!難道你不知道雞被賣了也是被烹殺食用嗎?爲何主人對蟲子要施以厚恩,而對雞卻要報以刻薄呢?

詩人不忍之下斥責縛雞的小僕人,讓他放了雞。然而再仔細想想,放了雞,蟲蟻不是又要遭受災難了嗎?反覆想來,“雞蟲得失無了時”,放了雞,蟲被雞喫,賣了雞,雞被人喫,實在是沒有萬全之策!

詩聖杜甫最冷門的一首詩,結尾一句令後世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無奈之下,詩人只好“注目寒江倚山閣”,倚靠在山閣上,注視着浩浩寒江上的迷濛江靄。

這首詩極爲有趣,八句之中前七句讀是敘事議論,看似寫雞,卻是以小見大。從“雞蟲得失無了時”引發出深沉的思考,結合當時唐王朝由盛轉衰,戰亂已久,國衰而民困。杜甫空有匡時濟世之心,卻已年老力衰“無力正乾坤”!此詩正是通過雞蟲得失的矛盾表達詩人對時局的深切關心,對國家和百姓的憂慮,以及面對在計無所出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情。

詩聖杜甫最冷門的一首詩,結尾一句令後世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有趣的是,杜甫詩作往往嚴肅工煉,此詩卻是語言自然,敘事有趣,通篇議論,唯有結尾一句驀然轉爲寫景。此句妙在兩處:一則手法逸宕,由議論而轉入寫景,使得篇末產生變化,由平實入空靈,搖曳生姿;二則將欲盡未盡之意如鹽著水般地化入景中,有很多品味和領悟的空間,從而引發出深沉的思考,顯得含蘊無窮,韻味悠長。

後世詩家對這結尾一句推崇備至,有人評價:結語超曠,海闊天空,惟公天機高妙,領會及此。南宋洪邁評到:結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清人沈德潛也曾說:宕開作結,妙不說盡!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