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號凌晨,深圳市衛健委通報首例境外輸入性病例。患者孫某在英國布里斯托工作。2月27號乘坐航班由倫敦飛往香港,再經由港深兩地輪船碼頭,乘坐出租車回到福田區家中。2月29號上午,孫某因出現發熱症狀、咳嗽,由妻子駕車送至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就診。3月1號,被確診爲新冠肺炎。隨後一場密切接觸者的大排查即時啓動。3月2號,深圳市疾控中心共確定了93名密切接觸者。其中,有四人跟他乘坐了同一輛出租車。

“能快速找到這四個人,得益於深圳全市公交車、出租車上,張貼的一個小小的乘車登記碼。”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智慧交通處處長徐忠於在受訪時表示,如果沒有這個掃碼登記,那要找到相關的密切接觸者,工作量和難度是非常大的。

(乘車登記碼)

2月20日,騰訊“乘車登記碼”在深圳率先投入使用。這個由騰訊乘車碼團隊專門爲公共交通開發的乘車信息登記系統,在返崗復工的高峯時段發揮着重要作用,其目的就是用於疫情的防控及消息通知。到現在不僅是深圳,北京、上海、深圳、蘭州、烏魯木齊、寧波等20多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都在使用騰訊乘車登記碼,已經覆蓋了8000多萬的人口規模,累計刷碼已超過千萬次,而且還呈現着不斷上升的態勢。

“乘車登記碼這個需求很急,只花了幾天時間去打造、上線,對乘車碼團隊產品能力來說,是一次考驗。”騰訊乘車碼總經理宋凌雲介紹,應用落地之後效果很好,也切實發揮了作用,證明騰訊在公共出行領域積累的用戶洞察、技術產品矩陣都是有效的。未來,基於這種能力,我們還可以打造出更多產品,解決公共出行領域用戶剛需,爲騰訊智慧出行的業務‘人性化出行’的目標服務。”

“疫情期間,公共出行安全備受關注,乘車登記碼的快速推出,解決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燃眉之急,也從側面反映了騰訊出行領域的產品實力,”行業分析人士認爲,這是騰訊產業互聯網C2B打法的典型案例,基於廣泛的用戶觸達和持續深耕的產品服務能力,快速解決用戶剛需。

騰訊助力打造智慧出行的深圳樣本

除了乘車登記碼,騰訊乘車碼團隊科技戰役的腳步還遠沒停歇。特別是與深圳地鐵聯合推出的地鐵車廂擁擠度查詢就很受市民歡迎。記者曾親自體驗,乘坐地鐵11號線,使用騰訊乘車碼小程序掃碼進站時,可以提前知曉車廂內的人流情況,能讓乘客在進站前便提前獲知列車到站時間,根據信息指引合理選擇更爲寬鬆的車廂,便於在疫情防控及復產復工期間主動避擠,使地鐵出行更爲安全、便捷。

而基於騰訊乘車碼的產品能力,像這種便民、安全、科技感十足的出行體驗在深圳隨時都可以感受到。其實早在2018年5月,騰訊便與深圳地鐵共同推出乘車碼刷碼過閘服務,用戶憑“乘車碼”小程序即可便捷乘地鐵。上線半年,深圳地鐵全線閘機已支持乘車碼刷碼過閘;上線一年後,乘車碼深圳用戶數已突破2000萬、單日刷碼筆數超過200萬。去年3月,全國首張軌道交通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地鐵福田站開出,正式宣告深圳地鐵乘車碼小程序上線區塊鏈電子發票功能,首日開票量就突破了一萬張。

隨着乘車碼與深圳地鐵合作不斷深入,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託騰訊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推動人臉識別、站內導航等技術的應用,共同打造智慧地鐵。去年9月,騰訊乘車碼攜手深圳地鐵上線刷臉乘車服務。60週歲及以上老人完成線下人臉註冊,即可在深圳地鐵11號線18個站點的智慧邊門刷臉免費乘車。這也標誌着深圳地鐵從此進入了“看臉”的時代。

從刷碼到刷臉,騰訊乘車碼不但爲用戶提供高效的全新出行體驗,堅持以促進公共出行數字化創新,助力城市智慧交通建設,積極爲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碼”通行、刷碼乘車,成爲智慧化城市的出行首選

作爲騰訊公司基於微信小程序開發的二維碼乘車服務,乘車碼依託騰訊產品對全國十幾億用戶的廣泛觸達和多緯度技術產品矩陣,實現了移動支付與公交出行的有效融合,通過0.2秒極速驗證技術,爲用戶提供”先乘車,後付費”的出行體驗。用戶打開微信搜索並開通“乘車碼”小程序,即可刷碼便捷乘地鐵、坐公交等,極大提高出行效率。

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乘車碼已上線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肇慶、中山、東莞共9個城市。9城內任何一城的市民只需使用微信“乘車碼”小程序,就能享受到一“碼”通行帶來的便捷體驗。未來,港澳市民也有機會能體驗到。

據悉,自2017年7月在廣州上線以來,騰訊乘車碼已覆蓋28個省份直轄市、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寧波、濟南等130多個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目前騰訊乘車碼用戶數已達到1.3億,而且已經與深圳地鐵、廣州地鐵、北京一卡通、上海公共交通卡、天津公交、重慶軌道集團等全國各地市重要交通部門達成戰略合作,刷碼便捷搭乘交通工具已經成爲許多智慧化城市的出行首選。

(乘車碼)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城市智慧化建設進程的 核心場景,作爲日常出行的剛性需求,公共交通出行服務每天影響着數以億計的居民。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更期待打造智慧交通生態體系。在發展騰訊智慧出行的過程中,乘車碼在公交、地鐵等場景實現落地,只是一個起點,它將移動支付技術滲透進小額高頻支付的關鍵場景,完成本地化、便民化的出行服務升級。我們正是基於這個小團體出發,構建大交通領域的生態鏈。未來,在飛機、輪船、高鐵、城際軌道等出行場景中,我們都希望通過二維碼實現一‘碼’當先、一‘碼’通行,做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實現騰訊‘連接一切’的目標。” 騰訊乘車碼總經理宋凌雲說道。

連接用戶與服務 騰訊構建智慧出行C2B模式

從930變革後,“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成爲騰訊新的戰略發展目標, 做產業互聯網以C2B的方式,讓智慧化的服務能夠高效觸達用戶。騰訊的強項在於“連接”,過去主打C端市場,對C端用戶有很深的洞察。而智慧出行是一個與C端有強關聯,但需要通過增強B端,以達到更好服務C端目的的工作。

“交通出行是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探索中非常重要的領域之一。我們希望能夠發揮過去20年在科技方面的實踐成果,成爲公共交通出行行業的數字化助手。”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解釋說,在公共出行場景中更是涉及到政府、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方,以及用戶之間的良好關係建設。這其中,數字化、智能化非常重要,類似乘車碼這種應用,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起點,騰訊智慧出行可以幫助各方理解和溝通用戶。

的確,背靠騰訊乘車碼1.3億的用戶規模、130多個落地城市服務網絡,以及創新科技能力,騰訊智慧出行的C2B優勢不言自明。“騰訊智慧出行將以乘車碼爲載體,構建行業合作共贏新局面:在用戶層面,有效解決乘車找零、忘帶卡等困擾,提供公交路線、擁堵路段等查詢服務,同時提供等待時間查詢、最優路線等客服服務;在交通企業層面,進一步增強客流大數據分析、站點流量分析等運營管理能力,提升路況信息分析、交通擁堵預測等交通管理水平;在政府層面,通過科學治堵,優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藉助實名信息防範公交出行安全,助力各地政府建設智慧城市。”鍾翔平補充說道。

實際上,依託人工智能、高精地圖、仿真平臺、社交體系、移動支付等底層能力,騰訊智慧出行已經形成覆蓋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公共出行的全場景智能出行服務。比如在自主出行領域,騰訊推出TAI3.0生態車聯網解決方案,把豐富的服務生態帶到車上,開車時也能便捷、安全地享受微信通訊、車載娛樂、車主服務、生活服務等各類服務。騰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高精度地圖以及位置服務能力,可以讓共享出行更高效。最後就是以騰訊乘車碼爲代表的公共出行領域,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公交智能場景服務,讓公共出行更便捷。

基於C2B優勢,智慧出行還可以在公衆出行方面,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記者從騰訊內部渠道瞭解,去年8月,騰訊智慧出行推出的“出行服務”小程序在微信支付頁“九宮格”灰度上線,目前在深圳等地區進行限量灰度測試,並與乘車碼實現打通。出行服務小程序覆蓋了自主出行、公共出行場景下用戶所需要的服務。在公共出行場景,除了可以使用乘車碼“掃碼乘車”功能之外,還能提供查路線、實時公交、公交換乘和景區導覽等服務。針對自駕出行的車主,還可爲用戶提供查詢違章、洗車、加油、停車、年檢等用車服務。“出行服務”小程序作爲一個觸達海量C端用戶的入口,整合了騰訊智慧出行面向各個出行場景推出的便捷服務。

(騰訊出行服務小程序)

騰訊乘車碼海量的用戶規模,將爲騰訊“出行服務”小程序中豐富的生態合作伙伴帶來巨大的流量,同時生態合作伙伴也能爲乘車碼用戶提供不同場景下的出行服務,滿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形成可持續發展業務模式,共同實現“以人爲中心”的智慧出行生態的構建。目前,已經有超過300家生活服務商進駐騰訊智慧出行的服務生態體系,包括途虎養車、ETCP智慧停車、冠德石油等等。

未來,騰訊乘車碼團隊孵化的定製巴士、定製客運等智慧交通產品,都可以在“出行服務”小程序裏進行融合,升級出行模式,完善用戶體驗,讓公共交通更智慧,同樣是騰訊智慧出行所追求的目標。在騰訊乘車碼的加持下,騰訊智慧出行服務廣度和影響力也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騰訊乘車碼總經理宋凌雲在採訪中表示,騰訊乘車碼作爲騰訊智慧出行“四橫兩縱一中臺”業務架構裏的核心產品,是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重要一環,是踐行騰訊產業互聯網C2B模式的一把利劍,在爲公共交通領域提供智慧移動支付服務的同時,也爲“以人爲中心”的智慧出行生態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