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文字狱”:只因一个字,就带来了杀身之祸;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被杀的这个人,又会是谁呢?
我们知道,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天下臣民,其手段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温柔”一些的还好,可是,至于那些充满暴力的手段,那就是血雨腥风、血流成河了;比如,听上去“温柔”,而实际实行起来却充满暴力的“文字狱”。
关于历史上的“文字狱”,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不过,要说到它登峰造极,那显然还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时期,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只因一字之差就带来杀身之祸的“文字狱”案件,就发生在清朝时期。
话说江苏昆山人氏徐骏,是康熙五十二年的恩科进士,后,在雍正朝时,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类似于“储备干部”)。徐骏的名字我们也许会感到陌生,不过,他的舅老爷却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就是最先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
徐骏在雍正朝担任翰林院庶吉士,那自然是免不了要写奏折的。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为一个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官,偶尔写出个错别字来,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但是,徐骏写错的那一个字,却足以成为了他命丧黄泉的导火索了。
徐骏写错的这个字,就是“陛下”的“陛”,他竟把“耳朵旁”写成了“反犬旁”,也就是把“陛下”,写成了“狴下”。“狴”是什么?那可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青面獠牙、张牙舞爪,它是监狱的象征!而且,竟敢把皇帝的称呼写成了“反犬”,这还了得!于是,雍正看到这个所谓的“狴下”之后,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就把徐骏革职查办。
革职显然并不能平息雍正皇帝心中的怒火,雍正接着下令,一定要将徐骏追查到底。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果然,负责调查“徐骏案”的官员,在徐骏的诗集中找到了这么一句话——“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这本是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让人立刻就能联想到,清风吹动书页,唰唰作响,这是多么惬意的享受;然而,怎奈何有“文字狱”在作怪,清廷却认为这是徐骏在有意嘲讽“满清”的八旗子弟没有文化,实在是可恶至极。
而且,那些负责调查的官员为了更能博得皇帝的好感,于是“一鼓作气”,竟又找到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事实上,这句诗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按照“文字狱”的解文释义法,那可就出大问题了,这显然就成了对前朝(明朝)的眷顾和对清朝的诽谤了。就这样,按大不敬论罪,徐骏被判了个斩立决,身首异处了。
显然,一个“狴”字,就是“导火索”,最终,确确实实把一个冤魂送上了断头台,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上的“文字狱”,的确是害人匪浅啊!
欢迎关注历史浮云榜,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