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出口有什麼影響?中美貿易狀況如何?商務部回應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發展面臨多年來未有的嚴峻挑戰。

4月1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介紹穩外貿相關舉措,並答記者問。

商務部: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等諸多問題

任鴻斌表示,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發展面臨多年來未有的嚴峻挑戰。根據海關統計,1-2月份,以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9.6%、15.9%和2.4%。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但疫情在全球流行加速傳播,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巨大沖擊。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的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運輸不暢等諸多問題。

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國務院及時出臺穩外貿政策措施。3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完善出口退稅、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和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舉措。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推出增設跨境電商綜試區,支持加工貿易發展,舉辦網上廣交會等一系列穩外貿的政策,打出政策“組合拳”,努力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商務部: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 降低企業內銷成本

任鴻斌表示,當前加工貿易企業面臨諸多困難,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形勢研判,會同有關部門從四個方面提出穩定當前加工貿易發展的政策舉措:

一是降低企業內銷成本。加工貿易保稅料件或製成品進入國內市場銷售時,按規定徵收進口環節稅,但暫免徵收緩稅利息至年底。

二是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將加工貿易企業內銷選擇按進口料件或按成品繳納關稅的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降低實際稅賦。

三是優化加工貿易結構。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

四是擴大商品准入範圍。將部分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已不屬於“兩高一資”的產品,從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中剔除。

商務部:鼓勵企業完善海外倉配套服務 將會給予一定支持

任鴻斌表示,下一步,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傳統企業觸網上線。跨境電商通過智能推送、信息宣傳等多種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高效對接供需,快速培育自主品牌,帶動優質產品出口,賦能傳統外貿和生產企業。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指導綜試區建設跨境電商線下園區,實現產業集聚、主體集羣、功能集成。

二是充分發揮國際性平臺的作用。目前境外的平臺佔據跨境電商主流市場,這部分國際平臺知名度大、覆蓋面廣、市場佔有率高,是我們企業出口的主要渠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支持各類外貿企業和生產企業與國際性的電商平臺合作,實現共同的發展。

三是支持跨境電商平臺走出去。近年來,國內的電商平臺開始通過投資併購、自建平臺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已經在俄羅斯、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我們將指導綜試區完善公共服務,培育和發展自主跨境電商平臺。

四是高質量推進海外倉建設。海外倉作爲跨境電商重要的境外節點,是電商企業在境外實現本土化運作、配送、服務和市場拓展的重要依託。我們將鼓勵企業完善海外倉配套服務,同時也將會給予一定支持。

五是完善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跨境電商是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互聯網技術趨於成熟、國際貿易營商環境大幅改善、物流等配套服務完善高效的基礎上形成的新業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指導綜試區匯聚製造生產、電商平臺、倉儲物流、金融風控等各類企業,發展物流、支付、快遞等服務行業,帶動本地周邊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觸網上線,爲跨境電商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商務部:已經啓動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修訂工作

李興乾表示,當前,國際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加工貿易受疫情的影響更爲快速直接,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一方面,出口訂單在減少。目前,我貿易伙伴幾乎全部發生疫情,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大面積停擺,企業在手出口訂單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訂單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難。我加工貿易進口以中間品爲主,佔加工貿易進口額的80%以上,主要來自亞洲周邊國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響,相關國家零配件的供應能力明顯下降,影響到我國加工貿易增值再出口。

爲了支持加工貿易發展,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及時出臺了四項重要舉措:

一是暫停徵收內銷緩稅利息,暫免徵收至年底。加工貿易企業將保稅進口料件或製成品內銷時,除按規定繳納進口環節稅收外,還需要繳納緩稅利息,暫免今年4月至年底的加工貿易內銷緩稅利息,可以降低企業的內銷成本,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二是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範圍擴大至所有的綜合保稅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加工貿易企業申請內銷時,需按規定繳納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進口關稅可以選擇按其進口料件或製成品來繳納。利用該項政策,企業可以自主合理地降低稅賦。目前,這項政策已經在全國4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實施,其中24個是綜合保稅區,試點擴大至全國113個綜合保稅區,更多的企業將從中受益。

三是優化加工貿易結構,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外資企業是加工貿易的重要主體。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已經啓動目錄修訂工作,其中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重點增加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條目,優化加工貿易的產業結構;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更加側重提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優化加工貿易的區域結構。

四是調減禁止類商品目錄,將已不屬於“兩高一資”的產品從目錄中剔除。現行禁止類商品目錄主要包含石化、皮革、鋼鐵、有色金屬、木漿等生產過程能耗、污染和監管風險較高的產品,共計1862個10位海關商品編碼。我們將在符合環保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縮小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種類,支持企業開展加工貿易。

下一步,我們將從三個層面持續發力,推進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是着力提升加工貿易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由加工組裝向技術、品牌營銷轉變,推動生產製造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二是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梯度轉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三是支持加工貿易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加強產供銷對接,促進內外貿協同發展。

如何幫助外貿企業拿到新訂單?商務部回應

任鴻斌表示,下一步,爲了幫助企業在海外拿訂單,穩住目前的訂單,促進企業在新的市場開拓市場,拿到新訂單,我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幫助企業:

一是精準幫扶企業。對全國的40多萬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訂單的情況進行摸查,特別是對龍頭企業發展的情況,同時要格外照顧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困難。

二是充分發揮線上作用。儘快研究搭建數字外貿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通過舉辦各類網上展會,引導企業做好展前對接、線上推介、現場直播、遠程洽談,便利企業新接訂單。

三是促進外貿產品內銷。引導外貿企業加大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將優質外貿產品通過電商進行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培育新的品牌,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加快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對接,全面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打通內外貿“堵點”,加速外貿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四是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要及時有效對接國際物流供需信息,重點保障外貿產業鏈關鍵產品的生產和進出口,優化提高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提升中歐班列等貨運通道的能力,全力承接海運、空運的轉移貨源。

五是加強貿易促進等公共服務。及時更新發布國別貿易投資環境信息、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等市場信息,支持地方、行業組織、貿促機構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爲企業提供法律和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參加境內外貿易促進活動。

六是加強國際經貿合作。我們願意與國際社會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共同促進國際間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暢通,降低關稅,減少壁壘,攜手爲全球經濟貿易穩定作出貢獻。

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出口有什麼影響?商務部回應

李興乾表示,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將大幅下滑,中國對外貿易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疫情正在全球大流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面深化國際合作。中國政府在加大國際抗疫合作的同時,將繼續密切與各個經貿夥伴開展務實合作,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一是加快自貿區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早日簽署,與更多國家商籤高標準自貿協定。

二是完善合作機制,暢通貿易渠道。堅持“一國一策”,大力拓展外貿多元化。積極推動與更多國家商建貿易暢通工作組,實現各貿易伙伴之間快速響應、信息對接,解決雙邊貿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是更大力度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揮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優勢,支持企業在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一批高質量海外倉,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網絡。

四是加強與貿易伙伴溝通協調。要推動各國加強合作,及時溝通疫情的情況和有關措施,解除不必要的管制,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

中美之間的貿易狀況如何?商務部回應

任鴻斌表示,中美互爲重要的貿易伙伴,中美經貿合作也是互利共贏的。去年因爲中美經貿摩擦,雙邊貿易量有所下降。我們願意在新的形勢下,擴大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經貿夥伴的合作關係。我們希望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促進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

商務部:去年我國豬肉進口近200萬噸,同比增長67%

任鴻斌介紹,近兩年來,根據海關的統計,中國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在1300億到1500億左右,出口額在750億到800億左右,進出口加在一起是2100億到2300億左右。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大豆、肉類和乳製品,這三類產品佔到了農產品進口的45%,今年1-2月份,農產品的進口保持穩定增長,進口額達到了234.5億元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大豆進口增長14.2%,肉類進口增長了1.2倍,乳製品進口基本持平。總體看,全球糧食、大豆、植物油、肉類、食糖、棉花等大宗農產品供求是平衡的,庫存也較爲充裕。從糧食的角度看,我國三大主糧自給率高,儲備、庫存充裕,我國糧食進口只佔我們國內消費量的2%左右,進口農產品和食品主要是爲了調劑品種。剛纔提到了在疫情形勢之下,有些國家限制了糧食的出口,綜合分析來看,對我們國家的影響不大。比如植物油,目前全球的植物油供需總體平衡,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的食用油需求有所下降,我國食用油的庫存也非常充足,基本能夠滿足國內消費的需要。

近兩年來,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國內豬肉供需存在缺口。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進口來源的多元化,肉類進口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去年我國肉類進口總量達到了482萬噸,同比增長58%,其中豬肉進口近200萬噸,同比增長67%。應該說,豬肉的進口對穩定國內市場、滿足人民消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商務部:本屆廣交會將打造10×24小時全天候網上直播間

李興乾表示,第127屆廣交會提供直播營銷服務。我們將建立網上直播專欄與鏈接,爲每一家參展企業單獨設立10×24小時全天候網上直播間。這個直播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企業既可以與客商在網上進行單獨的面對面洽談,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同時面向大量的客商來進行宣傳和推廣。在展前,我們將對企業進行專題培訓,提升企業直播銷售能力。此外,我們平臺還將提供回看點播、視頻上傳、互動交流、分享等功能,來豐富展會的表現形式。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